你知道何谓善知识吗

2024/9/11 来源:不详

若得信力无能动则得诸根净明利若得诸根净明利则能远离恶知识若能远离恶知识则得亲近善知识若得亲近善知识则能修集广大善——《华严经贤首品第十二》

何谓善知识?

能够引导我们到达善处的,这种朋友就叫善知识,反之是恶知识。善知识是教导我们善法,引导我们到达善处;恶知识是教导我们恶法,引导我们到达恶处。

据《大般若经》卷二十七常啼品载,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之法及一切种智,而使人欢喜信乐者,称为善知识。《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述:善财童子于求道过程中,共参访五十五位善知识(一般作五十三位善知识),即上至佛、菩萨,下至人、天。不论以何种姿态出现,凡能引导众生舍恶修善、入于佛道者,均可称为善知识。

《释氏要览》卷上引《瑜伽师地论》,举出善知识具有调伏、寂静、惑除、德增、有勇、经富、觉真、善说、悲深、离退等十种功德。

《四分律》卷四十一载,善亲友须具备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忍能忍、密事相告、递相覆藏、遭苦不舍、贫贱不轻等七个条件,即所谓“善友七事”。

行持善法,有善知识的护持、同行、共事、教导,非常重要。天台智者大师说:修习善法,要有三种善知识。一种叫外护善知识;一种叫同行善知识;还有一种叫做教授善知识。也就是说,善友、胜友,能教导善法,指导善处的善知识分为三大类,外护、同行、教授善知识。

《六十华严》列举十种善知识

这十种善知识,着重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开佛智慧的角度阐述,即思想广大,行门广大、愿力广大、智慧广大、成果广大、成就广大。

01、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识

这种善知识能够教导我们,时时刻刻安住在菩提心当中。

什么是菩提心?

简单的说,就是心量广大,一切都想到成就众生,利益众生;一切都想到如何来使他人快乐幸福。

从菩提心出发,令他人得到的快乐是什么呢?人生最究竟的快乐是什么呢?从菩提心出发,最大的快乐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02、能令修习善根善知识

发了菩提心,还要修习善根。善根有多种多样,一切与菩提心相一致的善法,坚持不懈地去做、毫不动摇、毫不退缩,行善的这种心态、行为,坚如磐石,就好像一切的植物,落地生根了,那就叫善根。

心存善念,口说善法,心行善事,坚持不懈,不可动摇,那就是善根。我们见到一位学佛的人,精进、专一、慈祥,就会说他的善根好深厚。善根深厚的人,不是天生的,都是从不断的修习而来,是从不断积累而来,是从不断培养而来。所以,能够指引我们修习善根的人,就是善知识。

03、能令究竟诸波罗蜜善知识

究竟波罗蜜,就是能圆满地来实践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一切自利利他的。

波罗蜜,即到彼岸。“波罗蜜”一定把他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善法当中,而且波罗蜜要得到究竟,即无漏的大智慧、无漏的大慈悲。

所谓无漏的,就是彻底的,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不考虑一切小的果报、有漏的果报,完全从大乘的三轮体空出发修习一切善法,那才是波罗蜜。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度”法门,只有在第六般若波罗蜜的摄受下,以般若波罗蜜为统率、为指导,才叫六波罗蜜。

“五度如盲,般若为眼”。只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就像一个没有眼睛的人一样在走路。向前走,向左走,向右走,他不知道,因为他没有眼目。智慧是我们的眼目,在智慧的指导下,在无漏的智慧指导下修习一切波罗蜜,修习一切善法,才能成就波罗蜜。

04、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善知识

分别解说一切法,就是能够分别解说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法,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

能分别解说一切法,就能使我们从善弃恶,舍小向大;如果不能善分别,善恶不分,大小不明,修行就会出现误区。

所谓要善分别一切法,才能于第一义谛而不动摇;善分别一切法,不是一说就万事大吉,而是说了以后要找到那个究竟的法门是什么,然后按照那个究竟的法门去修、去行。

05、能令安住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

善知识一定要具备,使一切众生,要成熟菩提心。

安住菩提心,成熟菩提心,我们这个世间才会有更多的人来行菩萨道,修菩萨行。那些受苦受难的人,那些不圆满、不究竟的事才能越来越少。

06、能令具足辩才随问随答善知识

能令具足辩才随问随答善知识,自然就具备善巧方便智慧,大众有什么疑问,随时提出来,能够给予一个圆满的解答,能够使之改邪归正,弃恶行善。

具足辩才不是为了成口头的游戏而已,不是为了耍耍口头禅,而是为了使大众安住菩提心,成熟菩提心。

07、能令一切不着善知识

善知识教导我们不执着于生死。生死从哪里来呢,生死就是从染着而来,有人执、有我执,就有生死。

有所染着,就是不善法。善知识能够教导我们如是行、如是修,这就是真正好的善知识。

08、能令于一切劫行菩萨行心无厌倦善知识

不是这一辈子、下一辈子,行菩萨道,是永无休止地做一件事。做什么呢?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修菩萨行,心无厌倦,这是菩提心。能不能做到在六道中行菩萨道,你自己能做得了主吗?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学做菩萨,就要上求佛道,下度众生。

09、能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

普贤行,即离一切分别执着,体性周遍、随缘成德。普贤行的一个特点是,时空无尽,善行无尽。《普贤菩萨行愿品》云:“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无有穷尽”。另一个特点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普贤菩萨行愿品》把普贤菩萨的无边愿力浓缩在一卷经当中。我们能够经常地来读诵《普贤菩萨行愿品》,就能培养菩提心,安住菩提心,成熟菩提心。

10、能令入一切佛智善知识

能令深入一切佛智,是什么意思呢?即甘愿承担一切苦难而没有怨言,没有任何负担。因为佛之所以要成佛,不是他自己有什么需要,他是因为看到众生在生死轮回当中,苦难不息,所以他要成佛度众生。

佛的智慧就是指导如何度众生,如何不执着,如何做到“四弘誓愿”。这就是佛的智慧。

闻法受持,近善知识。承事不倦,常乐闻法。心无厌足,随所听受。如理思惟,入真三昧。离诸僻见,善观诸法。得实相印,了知如来。无功用道,乘普门慧,入于一切,智智之门。——《华严经明法品第十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