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里的色空观,用到现实生活中会怎样

2024/9/9 来源:不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篇幅很短,仅二百六七十个字,但流传很广,影响甚巨,历来被视为《般若经》类的纲要。

其中观世音菩萨通过“六度”之一的般若这种照彻一切诸法实相的智慧,体察到“五蕴”皆空的真理,并将之告诉了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即色蕴,其概念大致相当于近世哲学中的“物质”一词。古代印度人认为,世界上一切物质性的东西都是由地、水、火、风等四种基本元素在一定的因缘条件下和合而成的,随着条件的变更,这些元素便会分散,物质性的存在也就要走向消亡。

物质的这种“无自性”决定其本身必然是暂时的、相对的、有限的,换句话说就是“空”的。这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

即然“空”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它当然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实际上,佛教在从本质上否定了物质的实在性之后,又从另一角度承认现象世界的“假有”(相对的存在)。于是,“性空”、“假有”这两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基本命题让“色”和“空”成了辨证的统一。

心经抄经本手抄佛经全套地藏经金刚经大悲咒经文经书套装成人楞严咒楷书练字行书硬笔初学者小楷字帖临摹抄写淘宝月销量1.3万旗舰店¥20.8¥84购买已下架

正因为如此,观世音菩萨才特别强调“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大家都知道,后来惠能大师在劝导人们不染万境的时候,曾提出“于相而离相”的口号,亦是上述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心经》的色、空观是观世音菩萨对世间一切存在所作的深刻思维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理解并真正地掌握了这种色、空观,便可以理直气壮地本着大乘佛教即世修行的精神,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同时又不至于因成功而乐极生悲,也不会因失败而陷于绝境。

总之,有了这种色、空观人生便变得非常灵活而富有机智。这是我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体会。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