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一切众生,即非
2023/6/10 来源:不详口碑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世间一切相,皆是幻化之相。凡夫不知此幻相虚而不实,所以执着取舍,处处为虚妄相所惑。妄境时时熏妄心,真性为外尘相所遮蔽,终日为环境所转,因起惑而造业,因造业而受苦,长劫轮回,无有休息。
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凡夫迷佛性,六道轮回便有种种相,例如黄金,根本没有一切相,但经过锤炼可以做成任何形状的饰品,也可以造出佛菩萨罗汉相。若着了佛菩萨相饰品的形状相,便迷失了黄金的本来面目,离佛相,离菩萨相、离饰品相,便认识黄金的非相——黄金不是一切相,但黄金能造种种相。
一切诸相即是非相真如随缘有六度万行,若着六道万行之相,便迷失真如佛性,离六度万行之相,即六度万行便见真如佛性,因此世尊说:一切相即是非相。也就是一切相都不可着。
我相亦是非相,四大和合才成我,四大未和合以前,哪里有一个我,所以如来说一切相都是非相。一切相在什么地方呢?就在眼前,眼前的一切相都可以空掉、可以非,觉一切和合相即是空相,即名为无上觉。
六度万行是菩萨道,但也不能落入这个相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众生只是一个假名,无有实体,有妄想有生,无妄想无生,若离妄想即无众生可得。众生就是贪嗔痴,贪何曾有实体,对物说贪,离物何来有贪,是故贪也是一个假名,犹如水泡一样,起了又灭,只不过灭了又起,如是生生灭灭,相续无间断,这就是众生的名。
离了贪的妄心,无妄想生起,即是无生,无生无灭也就无众生,那里有一个众生可得,因此如来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众生无生,实相现前;诸相非相,法身现前;只要离相,即见法身,修行就是要人离了。
众生无生,实相现前众生无生便是佛,诸相非相见如来
比方说我们念佛,也是诸相非相,也是无实无虚的,开始时有念而念,后来是无念而念,无念而念比有念而念更好,有念而念是有心去念佛,是有实,念得马马虎虎,是有虚。无念而念是无实,念起来很相应,不觉得辛苦,是无虚;无实就是无为,不觉得有所作为,无为法功德广大,就是无虚。
“应无所住”是无实,只有这样才能生出慈悲喜舍的清净心,也就是无虚。修行中所做的一切事,若能与无实无虚相应,不久便得般若妙用。
无实,即不可得心,无虚,就是做事恰当。其实一切法都是无实无虚,性空缘起是无虚,缘起性空是无实,例如滴水成冰,冰是无实,但冰有作用,所以又是无虚。
修行的路很艰难,也很简单平常心学道
知道了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一切众生即非众生,我们修行的时候也不要落在这句话上,要是落在上面又成了着相了。
那么怎样修行呢?保持一颗平常心。
从前,有一个学僧就是无法开悟,他去法堂请师父开示说:“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晚睡,心无杂念。我想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可为什么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块盐,交给这个僧人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放进去,使它融化,你就会开悟了!”
平常心修道这个徒弟遵照禅师的吩咐把盐放进葫芦里,可是盐却好久不化,他跑回来说:我把盐放进去可盐老是不化!禅师拿过葫芦往外倒掉一些水,然后摇晃了一会,盐很快就融化了。
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怎么能开悟?”
小和尚不解地问:“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耐心地解释得:“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崩断,弦太松不成声音。时刻保持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佛修行,仅凭用功还是不能正确理解佛法的本义。如果把心执着在佛法的相上还是不能成就。所以世尊说:“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菩提心着相就会起迷惑,有了迷惑就会生起烦恼;离开相就能见到本性,菩提就会现前。因为这个原因,在娑婆世界的修行者欲想发菩提心,应离一切相,这是修行的要素。
何为无所住心?
譬如日月行空不住空,照山河大地而不着山河大地,我们的心也应该像是这样,于六尘之境不住,不住有,亦不住空,是为无所住心。
若能离相,不为相所惑,则无执着取舍,我们在这个世界的六尘之相就会空!内心不出,不生愚痴烦恼迷惑,外尘的一切诸相则不入,动静不会产生!
只有佛法才能令人解脱生死,不受轮回之报,虽然这样,我们学佛修行也不能着于这个法相之上,佛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信心清净,不见有一法可当情,就是心清净,因为心清净,则生实相,这样修行就成就了第一稀有的功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