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个佛教名词及常识浅释

2023/6/8 来源:不详

1.:指过去、现在、未来,统指一切时间。

2.: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3.:闻慧、思慧、修慧。(为证入解脱境界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宗教智慧。分别是由听闻、思维、修禅定所形成的。)

4.:贪、嗔、痴。(指一切痛苦的根源----贪为恶鬼之源,嗔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

5.:也作皈依三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也可说为皈依:觉、正、净。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

6.: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

7.:佛教认为六道中,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为三善道。

8.:佛教认为六道中,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为三恶道。

9.:戒、定、慧。(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

10.: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11.: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观世音菩萨,右边大势至菩萨。(此处的左和右是按照阿弥陀佛的左手边和右手边。)

12.: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摩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尊佛代表未来诸佛。

13.:欲界、色界、无色界。

14.:身业、口业、意业。(1.身之孽业:杀、盗、淫;2.口之孽业:两舌、恶口、妄言、琦语;3.意之孽业:贪、瞋、痴。)

15.:法身、化身、报身。

16.:苦、集、灭、道。(释迦牟尼佛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到达涅槃的最终目的。)

17.: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凤”的四大物质因素。

18.:即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佛道。

19.: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舌无量心。(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四种心,又称四无量、四等心、四等、四梵住、四梵行、无量心解脱。)

20.:常、乐、我、净。(指大涅槃的果德,又称涅槃四德。)

21.: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22.:又称四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指四个安顿心念得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

23.: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24.: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

25.:贪、嗔、痴、慢、疑。(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26.:金、木、水、火、土。(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五行的意义保函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

27.:佛教中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

28.: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

29.: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

30.: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31.:布施菠萝蜜、持戒菠萝蜜、忍辱菠萝蜜、精进菠萝蜜、禅定菠萝蜜、般若。(就是六个从烦恼此岸到觉悟彼岸的方法。)

32.:佛教中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

33.:眼、耳、鼻、舌、身、意。(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者认识能力。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34.:指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等六种作用。

35.: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其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

36.:佛教名字,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37.: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38.: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佛教称人生八苦)

39.:地狱法界、恶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法界。分别是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

40.: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41.:佛有十种名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42.:1.礼敬诸佛;2.称赞如来;3广修供养;4.忏悔业障;5.随喜功德;6.法物常转;7.请佛住世;8.常随佛学;9.恒顺众生;10.普皆回向。

43.: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也称十二缘起支,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摩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

44.:我执、他执、法执。

45.:净土法门之宗要。

46.:修行改变之后,带业往生讲的是这个人曾经造过业障,或者犯过罪。现在修行忏悔罪业,还有留下的业障痕迹,是一些很轻的业,而不是带着重业往生。带业往生带的是你过去的已经抹去的旧业的痕迹,不是带新业,如果带新业能够到天上、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话,那就是乱因果。

47.:无我,就是没有我自己。无我有两种:人无我、法无法。

48.: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1.持名:念佛的时候先要持名,在念经之前,一定要先讲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如何如何。

2.观想:看着观世音菩萨的像念经,心里会纯洁。

3.观想:脑子里观想观世音菩萨,但是观想很难,刚开始学佛念经的人,稍不留神很容易走火入魔。

4.实相:实实在在看到的东西,也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不想任何东西,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不往脑子想。实相的意思就是自然的,不往心里去的东西,不要用心去执著地想,我要看到观世音菩萨。

49.:一、不净观;二、慈悲观;三、因缘观;四界分别观;五、数息观。

50.:佛虽然已不在这世间了,但是佛的法运还没有结束。释迦摩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从佛入灭算起,佛灭度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第三个一千年以后,共有一万年的时间叫“末法”。现在是属于末法时期的第一个一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5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