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住为本,就是一切都是无住的

2024/9/23 来源:不详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www.kstejiao.com/m/

“无念”是主观上不要执著,“无相”是客观的现象不要执著。

凡夫众生因为一个境界来了,所以就生心。因此我们要知道,其实这个境界它的体性是空的,我们这个能执的念头也是空的,我们在境上面不要生心,如果生心的话就是自生颠倒烦恼。

“无住为本”,德山宣鉴禅师就是最好的公案。

宣鉴禅师研究《金刚经》二十年,写了一个《金刚经青龙疏钞》,他自己认为对《金刚经》理解得很透彻了。后来听说南方盛行禅法,主张“顿悟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他就想,这肯定不对,我要去驳斥他们。

他担了一担子《金刚经青龙疏钞》到南方去见当时很有名气的龙潭崇信禅师。到的时候是早上,他肚子饿了,看有个老太太在卖点心,他就想去求一点点心来吃。老太太其实是一个受到龙潭崇信禅师的教导,已经体悟自性的人。老太太看到一位法师,就问他:“法师,你担的是什么东西啊?”

宣鉴禅师很高兴,“我研究了二十年的《金刚经》,我写的《金刚经》的注解《青龙疏钞》。”老太太一听,“那好,法师,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答出来,点心我就供养;但是如果答不出来,就请你到其它地方去。”

宣鉴禅师心想,肯定没有问题,你一个老太太提的问题很简单,肯定答得出来。就说:“好。”

老太太就问他:“《金刚经》上面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法师,你点的是哪个心啊?”

禅师哑口无言。

透过这桩公案也可以知道,我们修行要以无住为本,坐断三际——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挂在心上,攀缘过去的心就断了;未来的心还没有来,不要老是去打很多妄想,攀缘未来的这个心也就断了;现在的这个心念,还是念念不停在生灭,所以我们也不要把捉,不要在这个境上面去起分别心,对现在的执著心也就断了。就犹如《信心铭》上说: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其实这个悟入心性,大家说,“哎呀,这个参禅,这个觉悟自性,这个是很高妙的事情,很难的事情。”祖师告诉我们,其实一点都不难,唯嫌拣择。就怕你去起分别、起执著、起贪爱和瞋恨。我们如果能够去掉这些主观加上去的这些执著、分别,就洞然明白。

我前面也讲了十二因缘,我们在十二因缘上面去修的话,断无明是根本前提,再断取、断爱。断取就是止息我们身语的恶行,断爱就是止息我们意业的染污。我们能够断取就能够得到有漏的人天善果,断爱可以证入无漏的涅槃。断取就是受之后,舍识用根——了知外境,但是你不会去起贪爱、去分别,你不会去取,断取就是戒学;断爱,心不动摇,这是定学;断无明是慧学。断无明既是前提,也是最后我们由这个“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也是慧学的完成。

其实无所住的核心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其实讲无念、无相、无住,归纳起来也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大智慧;不起心、不动念是大禅定。

有些人听了,“这个不分别、不执著,我不可能做得到的;不起心,不动念,我肯定也是做不到的;我遇到事情肯定要起心动念。”

其实我们学佛一定要能够正确地理解,你不要去在字面上执著于文字相去看、去学,那你肯定是不能真实地了解佛陀的原意。这个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其实它讲的内容是我们遇到环境的时候要超越;而且要能够承担,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在当下一刻,不攀缘过去、未来;第三个是要转化;第四个就是要和合。超越就是不执著;承担就是不起心;转化就是不分别;和合就是不动念。

我们能够真正达到无念、无相、无住的状态,就是悟入空性。

这两天大家听了很多空性、自性,而且我们佛教徒就很喜欢讲一个“空”字,什么性空、空性、四大皆空、色即是空,挂在嘴边。可是你有没有想这个“空”到底表达什么意思?讲来讲去还是不明白,不知道“空”讲的什么,缘起性空、四大皆空、色即是空,就不理解“空”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什么都没有那个“空”呢?绝对不是什么都没有那个“空”。那是什么意思?其实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空”,我们不要表达得太深奥,而且我们学佛也不要学很多的名相,一天到晚挂在嘴边,实际上心里没有体会到,用不上,那就糟糕了。

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个方式来说,空是什么?空就是一种解脱的状态。就是我们心灵自由的状态。你的心能够自由,能够自主,可以说觉悟了。

一个人的身心完全处在一种自由的境界就是《心经》上所说的“心无罣碍”,“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天天会念,但是能不能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要是依智慧的话,我们就能够“心无罣碍”。心里面对任何东西都没有罣碍,任何东西不能干扰我,我的心能够自主,无论是顺利的环境,还是不好的环境,我的心都能自主,不为物喜,不以己悲,这样子就是“空”、“空性”,不要认为是什么都没有。这是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种方式来表达。

所以说“悟入空性”,就是一个人显发了自由自主的心灵,他的心能够自主,不会给外境所转动、所动摇。

“色即是空”,也就是说一个人他解脱了外在的形相的束缚,外在的环境不能影响他,不会给这个外在的形相所染污而得到自由。

“四大皆空”,就是说我们对于地大、水大、火大、风大,都不再执著,无碍的、自由的、解脱的境界。所以一个人如果他悟得空性之后,他就是有了一个完全自由的能够自主的心灵。简而言之,就是不管在什么环境之下,我们都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来面对我所遭遇的状况。

怎么做一个能够心灵自主的人呢?能够做一个心无罣碍的人呢?能够做一个无念、无相、无住,达到这种解脱境界的人呢?应该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深信自己具有佛性,深信自己本具成佛的可能性,深信我将来能成佛。这就是肯定自我的价值。而且把自我价值提高到一个最高的境界,也就是悉达多太子当年所说的,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有一些人不理解,跟佛教辩论的时候说,“你们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很傲慢?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其实他是误解了,执著于文字相。大家要明白,这个“我”就是指我们的自性、佛性。天上天下,惟有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是最尊最贵的。为什么?我们有这个佛性,所以皆可成佛。因此我们不要片面地去理解。

其实也就是说:我有一天肯定可以成佛。这就是把我的自我价值肯定了,这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人权宣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权宣言。不管你讲什么人权,肯定自我的最高价值就是我有一天可以成佛。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相信我自己能够成佛,所以我不会受外在的环境所困扰了。无论人家对我评价怎么样,不会受他的困扰,我能够肯定自己,肯定自己的最高价值。所以不管你现在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不管你一个月赚多少钱,也不管你受到什么样的教育,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有一个自尊的心,就是说你肯定自己,肯定自我,这个你就得到第一步的自由了。你不会去跟人家比较了,不会跟人家去竞争了,任何人不能够伤害你的心。

第二个就是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其实就是肯定多元的价值。你不要站在你那个角度,受你的出生环境、所受的教育程度的局限,就认为你那是对的,人家想的都错了。你要肯定是多元的价值,同样一件事情,各人的看法不同,但是都有存在的理由,你不要说认为就是你对,他错了。这时候我们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轻视众生。

其实一个没有开悟的人,没有觉悟的人他还是不能肯定自己,还是要依靠人家肯定,他才能够肯定,自己自信心不够。所以禅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心就是佛,我们本具佛性,皆可成佛。你要有这种大信心。

这是我们要有自信心,自尊心。

对一切众生我们都要能够肯定他的价值。而且我们要看本性,看他的本性是佛,不是看外在的这些现相。

我们要能够真正地使自己的心灵自由,第三个你要能够了知无常,要真正地念无常。随时都提醒自己,有一天我肯定会要死的,希望在我死之前能够得到心灵的自由,能够得到解脱。而且每天都训练自己,想着我今天一定要有智慧地,要觉醒地生活,即使明天我死了,也没有任何遗憾。了无遗憾的人就是心无罣碍的人,就是心灵自由的人。

这三个观点我们能够承认,我们能够确定,这就是叫见地,你首先要有见地,佛教里面见和修,见地和修行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见地,你首先知见要很正确,要有正知正见,这个很重要。否则的话,你就是盲修瞎炼了。

正确的见地确立之后,你还要有修行的体验。不单单是口说,你不能够单单搬弄名相,一天到晚说“空”。到底什么东西“空”啊?什么都是有的,怎么会“空”呢?人家也不理解,你自己其实也是不理解。如果我们想这个“空”其实就是一种解脱的状态,就是心灵自由的状态,这就好理解了,你自己要有这方面的体验才可以。

----节选自大愿法师《六祖法宝坛经略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