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经十万偈来自龙宫,与中富贵者有大因缘
2024/8/9 来源:不详上一期我们已经知道《华严经》是五台山的开山盛典,也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大乘佛教尊称《华严经》为:经中之王。而且有三个译本:
晋译六十卷华严经。
唐译八十卷华严经。
四十卷华严经。
1、流传于世的神奇经历
经典原文
大正藏第51册No.《华严经传记》中记载:
“依文殊般涅槃经。佛去世后。四百五十年。文殊师利犹在世间。依智度论。诸大乘经,多是文殊师利之所结集,此经则是文殊所结。佛初去後,圣贤随隐,异道竟兴,乏大乘器摄此经,在海龙王宫,六百余年未传於世。龙树菩萨人龙宫,日见此渊府,诵之在心,将出传授,因兹流布。”
清心译文
按照《文殊涅槃经》中说,佛去世后四百五十年,文殊菩萨还在世间。按照《大智度论》中记载,各种大乘经典,多数是由文殊菩萨所结集,同样华严经也是文殊菩萨所结。佛涅槃之后,圣贤随即隐没,外道兴盛,缺乏大乘根器者摄受华严经。在海龙王宫中,华严经六百多年没有流传在世间。龙树菩萨进入龙宫后,每天龙宫中用心记忆此经,带出世间传授,因此才流传开来。
经典原文
大正藏第51册No.《华严经传记》记载:
“开皇三宝录云。昔于阗东南二千余里。有遮拘槃国。彼王历叶敬重大乘。诸国名僧入其境者。并皆试练。若小乘学则遣不留。摩诃衍人请停供养。王宫内自有华严摩诃般若大集等经。并十万偈。王躬受持。亲执户籥。转读则开。香华供养。又于道场内。种种庄严。众宝备具。并悬诸杂幡。时非时果。诱诸小王令入礼拜。又此国东南。可二十余里有山甚险。其内置华严.大集.方等.宝积.楞伽.方广.舍利弗陀罗尼.华聚陀罗尼.都萨罗藏.摩诃般若大云等。凡一十二部。皆十万偈。国法相传。防护守掌。有东晋沙门支法领者。风范慷慨。邈然怀拔萃之志。好乐大乘。忘寝与食。乃裹粮杖策。殉兹形命。于彼精求。得华严前分三万六千偈。赍来至此。即晋朝所译是也。今大周于阗所进。逾四万颂。于第一会所说。华藏世界。旧译阙略。讲解无由。今文并具烂然可领。其十定一会。旧经有问无答。今本照然备具。是以前有七处八会。今七处九会。虽望百千而未备。然四万之理亦无遗。且龙树诵具本以上升。法领获仅半以东度。虽凡圣不一。而弘法无二。但以域壤有中边。慧解有深浅。遂使数万里间。见闻悬隔。阙乎大半。可不伤哉。大智度论云。不思议经。有十万偈。摄大乘论云。有百千偈。名百千经。释论云。即华严经十万偈。为百千也。又涅槃经。名此经为杂华。然百千举数而标目。杂华即相以彰名。举数者失其源。即相者遣其主。。”
清心译文
据《开皇三宝录》中说,昔日在于阗国东南两千多里,有个叫做遮拘槃的国家。国王敬重大乘佛法,各国的名僧进入该国,都一一考究,如果是小乘学人一律遣走,大乘僧人则留下供养。
王宫内供有《华严经》《大般若经》《大集经》等佛经。共有十万偈。国王恭敬受持。亲自拿上法器,香花供养。而且在道场内,法具庄严、宝幢高挂,还要让王子们到道场中礼拜。
另外在这个国家的东南方,大约二十里险峻的山里藏有《华严经》《大集经》《宝积经》《方等经》《宝积经》《楞伽经》《方广经》《利弗陀罗尼》《华聚陀罗尼》等大乘经典。十二部经典都有十万偈。国家严谨值守保护着这些经典。
东晋的僧人支法领,心怀拔萃之志,喜欢大乘佛法,废寝忘食,不畏生死,从这里求得《华严经》前分三万六千偈。取回来的《华严经》就是晋朝的译本。
现在大周朝从于阗国取回的《华严经》超过四万偈颂。经中的第一回中所说的“华藏世界”,晋译《华严经》缺省,讲解无由。而本经中则有详尽备至。其中十定一会在晋译《华严经》中有问而无答。而本经则问答具足。
因此,晋译《华严经》有七处八会,而本经有七处九会。虽然百千《华严经》并未全部取回,然而四万颂的《华严经》所显之义理也没有遗漏。而且龙树菩萨从龙宫诵出的经文只有一半东传至此,虽然凡圣不同,但是弘法不二。地区有中有边,慧解有深有浅。万里之遥,见闻悬殊,缺少大半。
《大智度论》中说:不思议经(指华严经)有十万偈。
《摄大乘论》中说:有百千偈,叫做百千经。
《释论》中说:华严经十万偈,是百千也。
《涅槃经》中说:华严经为杂化。然后百千的数目只是说明数目而已,杂化则是用相来彰显名字。说数目则失去其源,而相则遣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