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北京宋元奇珍无尽佛意丨中国嘉德2
2024/9/3 来源:不详中国嘉德秋拍古籍部征得宋元写本、刻本佛经四种,包括北宋金粟山大藏经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五十一、南宋隆兴年间至元末间宜兴县广福利益寺比丘本性刻本《观音忏法》一卷、元至元十八年()杭州大普宁寺刻普宁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四、元至元二十九年()江西抚州宜黄县朱妙静施刻本《妙法莲华经》存六七两卷,宋元佛宝,诚可宝藏。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记载,在三国时期即有之。东汉永平十年(68年)于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得佛像经卷,用白马载抵洛阳,明帝为其建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是为中国有佛僧、佛寺、佛教之始。礼佛之际,必当有佛经用以持诵,则历代传抄佛教典籍,为佛教中之一大要事。年发现的敦煌藏经洞,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唐五代之前中国各地,尤其是中原与西北地区的抄经事业。
宋代以来,抄经又有发展,出现了以北宋金粟山广惠禅院大藏经为代表的宋代写经。由于宋写本不同于敦煌写经,据相关学者统计,散藏于世界各地的敦煌写经共有号,而宋写本著录于《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及相关书籍中,总数不过20余件,可以说,在珍稀程度上,宋写本藏经要远远超过敦煌写经。
此次征集所得为北宋写本金粟山大藏经,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五十一中之部分,共五开,每开二十行,共一百行,行十七字,谢仰曾题签,卷末吴宝炜、谢仰曾题跋。前后织锦封面精装,华美绝伦。
Lot
(唐)玄奘译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四
元至元十八年()杭州大普宁寺刻普宁藏本
1册
11×25cm
此本半页六行,行十七字,每版五个半页。千字文编号“金”字。首尾完整,凡十七版八十九折。版心间记千字文编号、卷数(简写为四)、页码、刻工,刻工有“王、森、赵、毛、李、凌、陈新、元、马”等人。
绀蓝书衣,其上刷桐油以防潮、防蛀。所用纸呈黄褐色,纸质厚实,丝毫没有一丝老化的迹象。帘纹两指宽,皮料充足,纤维坚韧如帛,纵横交错,略带杂质,为典型的元代藏经纸。
Lot
观音忏法一卷
南宋隆兴年间至元末间宜兴县广福利益寺比丘本性刻本
1函1册
13.3×28.3cm
题识:常州宜兴县广福利益寺比丘本性伏覩圆通忏法,皆是传写之本,发心施财命工镂板,永远印造流通,熏修所祈。
是册经折装1册,每板三十行,每板六个折页,每个折页五行,行十五字(题记每行十六字),卷末刻发愿文一则。发愿文记载常州宜兴县广福利益寺比丘本性发心施财命工镂板,印造佛经。宜兴县在宋以前名义兴县,至太平兴国元年()因避赵光义讳,改名宜兴县。
宜兴广福利益寺宋以前称利益教寺。《〔万历〕重修宜兴县志》载“利益教寺,俗名钟离寺,在县西五十里神安乡。天监十年建,名‘利益’。宋熙宁中加寿圣,隆兴中改广德利益寺(《〔嘉庆〕宜兴县志》作‘隆兴中改广福利益寺’)。元末兵毁。国朝洪武二十五年复建,改利益教寺,宣德三年重建。”结合明清方志所记载寺庙存续时间推断,此经刊刻时间当在南宋隆兴年后,元末寺庙被毁之前。
《〔万历〕重修宜兴县志》中相关记载
又此本刊刻字体近颜,结构方正,宽博舒展,点画分明,字大如钱,分明为典型南宋时期版刻风格,实属难得的宋元间单刻佛经。
圆通忏法为观音忏法之别名。以观音又称圆通大士之故。宋天台遵式法师制定请观音消伏毒害忏仪,即今所流行之观音忏法。此忏法劝请观世音及一切三宝加被,消除三业,以成就现当之二利。因此法以观音为道场之主,故名观音忏法。
宋元佛经,距今至少已经有年之历史,这蕴藏在点画之间的历史与故事,值得每一位藏经的守护者去发现,并从本场中四件宋元佛经开始,开启一段新的藏书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