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修行人都误解了心经中的得深

2024/9/22 来源:不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意讲的是般若智慧,破诸相,显空性,行般若,证究竟。

“无智亦无得”,智慧对峙烦恼,顿决为智,不迷为慧,又分为二、三、四、五智,二分根本智与后得智,或生空智与法空智,三分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四分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五分在四分上增加了法界体性智。

很多人将“得”理解为“得到”,而“得”此处对应的是唯识里面的“二十四不相应法”,不相应法分为得、命根等二十四种。不相应法是不在心法、心所有法、色法范围之内的现象。

所以“得”这个字这也是特别容易犯错的地方,因为觉得《心经》威力无比就是因为有这种“回报”,于是有了“得智慧”“得正果”“舍得”等假说。

得是成就之意,并非“得到”之意,因为若理解成“得到”就会有得到之人和得到之“果”,这与《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离。

智慧与果都是“无相”,若住于相即非“真”,因为“相”是因缘和合,属于条件集,条件缺失就会导致相成虚妄,所以“相”非真,不能成“果”。

达摩说梁武帝“无功德”即是此意,梁武帝诵读经书及忏悔比大部分人都要做得好,但是“并无功德”,大家不要以为他只是“财布施、法布施”的问题。因为功德性是“无相”,《金刚经》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故说福德多”。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