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这句话准确出处人生在世,如处荆棘中,
2022/10/17 来源:不详-?免费结缘平安护身符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的痛苦。”
这一句禅语,文辞优美,意味悠长。因此许多人都想追寻这句禅语的最终出处,只可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天略微论述,敬请指教。
荆棘
这句话广为流传,人们纷纷引用。比如著名小说家金庸先生,就在他的著名小说《鹿鼎记》中,引用过这句话。只是在慧聪口中,这句话出自《大宝积经》。事实上《大宝积经》中真的没有这句话。
不过慧聪这句话虽然错了,但他错的有根据,有情可原。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延寿大师,在他的著作《宗镜录》,又名《明镜录》第四十五讲里面,把这句话与《大宝积经》扯到了一起。
“又先德云。一念妄心才动。即具世间诸苦。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即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念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
芦苇
延寿大师并没有说错。他先引用了《大宝积经》一个证例,随即又引用了一位先德说过的这句话。但大师并不是说这句话就出自该经典。
而且《明镜录》作为一本专门对宋以前中国佛学的得失进行总结的书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科普文章。所以在我们这些非出家的居士里,流传是很广泛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众人有这个错误记忆,也很正常。
与这句禅语原文完全相同或者完全符合这句原意的经文,目前我没有见过。但高度贴近这个禅语的话我却见过两个。
在《杂阿含经.四十三卷》里有这样一个比喻。“如癞病人。四体疮坏。入茅荻中。为诸刺叶针刺所伤。倍增苦痛。如是愚痴凡夫六触入处受诸苦痛亦复如是。如彼癞人。为草叶针刺所伤。脓血流出。”
《阿含经》是最早集结的佛经。而《杂阿含经》则是《阿含经》中最早的一部。所以这应该是这句禅语的最终出处。稍有不同之处在于,禅语中的普通人,在这里变成了一个浑身生疮,流血流脓的病人。而木本植物荆棘,在这里也变成了茅草与芦苇这些叶片长满锯齿状细小尖刺的禾本植物。
荆棘多刺
另外这句禅语中的荆棘,也是有出处的。《杂阿含经》我是全部看了两遍,其它部《阿含经》则只是随意看过几段,东一篇西一篇的,所以也记不起来了到底出自哪里。但肯定不是杂部。最有可能则是中部。
“比丘们。如同一只全身长满长毛的绵羊,闯入了荆棘丛中。荆棘的尖刺钩住它的羊毛,又刺入它的肉中,让它血迹斑斑,体无完肤。困住它的荆棘会给它带来祸患,伤口流出的鲜血会招来豺狼虎豹的觊觎。它必将因此受害。比丘贪图施主美妙的食物供养,从而丢失了内心的清净。就像这被荆棘困住的绵羊,伤口在流血一样。他们也必定因此受害”。
大意就是这样,原文想不起来了。如果有人找到了,能知会一声,那就太好了。显然,这句禅语是把《阿含经》中这两个典故譬喻糅合在一起了。所以最早出处,无疑是《阿含经》了。
-点击蓝色文字结缘
点击领取大悲咒水晶杯
点击领取念佛计数
点击领取精美琉璃吊坠
点击领取手抄本字帖
点击领取香囊护身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