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般若 > 般若种类 > > 楞伽经24

楞伽经24

2022/6/22 来源:不详

*第二十四讲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心境界:三贤位,不取于相,与涅槃本心相应的境界。见到涅槃本心的人,才有第一义谛心。

慧境界:初至三地,久修真如,显发自觉圣智慧。慧来自涅槃心,不见涅槃心不能称修慧。

智境界:四五六地菩萨,慧开智明。智慧:智慧本不分,分别方便说,慧断惑,智证真,智比慧深。

见境界:七地菩萨,智明照见真俗二谛,见平等,普皆是幻。见是照见,这就是心经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照见五蕴皆空。照见就是不落印象,究竟离识变。离识变,粉碎身心世界,见万法是幻,并截断幻相生灭相续,逐渐净除自心潜藏幻相种子。

超二见境界:八地菩萨,超凡夫见,超邪小见,超然不动。八地彻底破幻相,幻相灭尽,安住涅槃,离生灭,安住无生法忍。

凡夫悟道,建立涅槃观,离幻修行。重点离第七意识坚固执着,离第六意识识变造作。离幻修行务必经历三次转变;如实观相相本幻,首先转变“真实”的身心世界为幻,其次截断幻相生灭相续,最后离幻灭幻见涅槃。万事开头难,最难的是初转变。彻底离执着识变,不取于相,妄想不生,见实相涅槃。离生灭,生灭灭尽,入无生法,安住涅槃,登第八地不动地。究竟寂灭,灭尽一切余习,安住大寂涅槃是佛。可见离幻修行,任重道远。行者要有精进心,要有长远心。直趋涅槃,生生不息。

超子地境界:超初地到十地,等觉菩萨所行境界。

如来自到境界:如来自觉圣智。如来自觉圣智,不与菩萨共,前六佛菩萨通用。

七种第一义谛,都是不取于相,灭妄想,都明心见性,明见涅槃心。根据破无明证法身,修行功夫的深浅,而划分七种差别。这七种,后面知前,前不知后。如来自觉圣智,不与菩萨共,前六佛菩萨通用。

破无明证法身;这里的无明,就是自心潜藏的幻相种子;法身就是涅槃。不取于相,对相不生妄想。如是截断相想相续,心不造相,相不再生。一切幻相种子成熟,闪现即逝。不造相,则相不相续。不取相相不回流自心。如是自心幻相无明闪现即逝,幻相少一分,自心清净一分。这就是破一品无明业相,证一品涅槃法身。自心幻相无明尽,心恒寂灭涅槃,如是安住大寂涅槃,圆满成佛。

复次大慧,有七种诸佛如来依第一义心真如所建立的智慧境界:一、三贤位菩萨与涅槃心相应修行境界;二、菩萨最初三地,由得涅槃心而发慧境界;三、四五六地菩萨因慧开而智明境界;四、第七地菩萨,由智照了,见真俗平等,超然远引境界;五、第八地菩萨超越凡夫、邪小二见而不动境界;六、等觉后心,超越子地境界;七、诸佛如来自觉圣智所独到境界。

明见涅槃心才与佛心相应,见相同,断证有深浅。悟后起修渐次四十一位才到佛果,行者要无境止的下功夫精进。唯有真实的功夫才能得真实受用,离开功夫一切都是戏谈。

见涅槃,但是自心幻相未必灭尽,八地前,自心涅槃体,会闪现幻相,唯有幻相种子灭尽,才安住涅槃。

问;见幻相不见涅槃,不取于相,对相不生妄想。妄想灭,见涅槃。如是初心见涅槃与佛见涅槃有何区别?初心圣人,不取于相,妄想灭,自心幻相灭,见涅槃。但是自心潜藏的种子还会浮现幻相;虽然见幻相,但是由于不造相,相不相续,幻相只是闪现。由于不取相,虽然见内外相闪现,但是由于不取,幻相自显自灭。虽见相而不生妄想,如是即可逐渐净除自心业相种子。八地之前圣人,虽然见涅槃,涅槃体会闪现幻相,此时的见涅槃时不时闪现幻相。见幻相闪现时,不见涅槃,见涅槃时,不见幻相闪现。八地彻底灭尽一切幻相,恒常见涅槃。

七种第一义:第一义是诸佛如来依第一义觉心所证智慧境界,共有七种。而且,如来又以此七种第一义智慧,证知前面所说一切法共有七种性自性。这七种第一义是理,前七种性自性是事,这便是以理涉事,有体有用。这七种第一义智慧境界,有通与别两种,前六种是菩萨与佛共通的,而最后一种,如来自到境界,则是佛所特有的,不与菩萨共。后后知前前,前前不知后后。

见真实与断证功夫深浅有区别;偶尔见,与恒常见,有区别。不取于相,不生妄想,即见涅槃。但是自心幻相种子未尽,不能究竟恒见涅槃。唯有幻相永灭,才能彻见真实,才能究竟安住,大寂涅槃。七种第一义谛大空,是见涅槃后,净除自心幻相种子而显差别。若论究竟,唯有佛一人究竟安住大寂涅槃。

第一义谛涅槃妙心,人人本有。楞严经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于真妄见发挥的淋漓尽致。七处征心,心不在身内,心不在身外,心不潜在根里,心不在内外明暗之间,心不在随所合处,心不在根尘之中,心不在无所著处,总显妄心无体,即本经所说的“妄想无性”。十番显见,显示真心本有,心恒涅槃。1显见是心,2显见不动,3显见不灭,4显见不失,5显见无还,6显见不杂,7显见无碍,8显见不分,9显见超情,10显见离见。不知真妄,以妄想为心,建立邪知邪见,固执己见,虽勤苦修行,依然是背道而驰。

理事第一义谛,一切因果万法,皆不出当人自心。本来涅槃妙心,人人平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但是由于无明因缘,自心妄想妄动,而有十法界,无量众生生。妄想不同,众生自心境界各个不一。身心世界因心而生,每个人都活现在,自己生生世世打造的内心世界。每个众生都拥有自己的三千大世界。一念迷,本佛被自心幻影,三千大千世界物相度,而成为众生。一念觉,明见心法涅槃,照见三千大世界,了无一物,了无一相,明见众生不生,众生涅槃,如是一念灭度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众生当下成佛。

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本质就是彼此世界的交融。相应则融洽;相悖则排斥。因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万法唯心,念兹在兹。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这段经文揭示了,聚合离散的根源,心想事成,本来如是。所谓缘聚缘散,唯心决定。众生因贪爱而趋向,因憎恶而厌离。

唯心现量,遮无外境。其实自他,身心境缘,皆是自心妄想缘影。一切皆是自心业相所显现。物我本不相干,只因无明贪爱,而误会颠倒取舍,自心取自心幻影,而令自己喜怒无常,悲喜交加。谨记;人生只是一个误会而已,物相只是翳眼妄见,一切都是幻觉幻想。于矛盾对立,坚持执着,贪爱系缚,难舍难分,郁闷纠结,郁郁寡欢,爱恨交加,痛苦煎熬,身心崩溃时,不要忘记觉醒。

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

应供:佛十号之一。佛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具足十号、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种种无上稀有功德,是一切世间之最上福田,为一切天人所应供养,因此佛称为应供。供养如来,能得无上善功德。涅槃妙心是真如来,不取于相,守本真心,是真供养。

等正觉:梵语三藐三佛陀。等是平等、普遍之义,等正觉又译为正遍知。一切众生但凡有心无不有觉,唯有如来大觉称正等觉。外道,凡夫虽有觉,但不正。三乘行者之觉虽正,但不等,不能普遍、遍三世十方。佛正觉无所不到,因此唯有佛称等正觉。

性自性第一义心:性自性即前面的七种性自性,第一义即七种第一义。这两种在此合称,且称为心,涵义甚深微妙:两种合称,即是将体与用、理与事合一:以七种第一义为体(理),七种性自性为用(事),即体用、理事合一,即体即用,即事即理,非一非异。事理第一义谛合称为心更重要的意义是:此心指涅槃本心,一切理事、体用,无非涅槃一心,所以称性自性第一义心。如是则摄一切体用归于一心。

成就:即建立。如来有此甚深微妙的性自性第一义心,而能有种种建立、种种成就、饶益世出世间。

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有两种解释;一、如来以性自性第一义心,作种种自利、利他之行,成就世间、出世间种种事业。世间指三贤,出世间指十圣,出世间上上法指如来自证境界。二、如来以性自性第一义心,于众生无有分别,平等大悲,不论智愚、圣凡、利钝,皆有所饶益,观机逗教。以五戒十善化凡夫,四谛十二因缘化二乘,以六度四摄化渐根菩萨,而以最上法化顿根菩萨。这里世间即是五戒、十善;出世间即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出世间上上法即无上顿门。

大慧,这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如来、应供、等正觉所自证得的最甚深微妙性自性第一义心。诸佛如来以此性自性第一义心,而成就如来所建立的世间法、出世间法,及出世间上上法。

性自性第一义心是涅槃妙心,性自性是事上第一义,第一义谛真实之理即涅槃法理。以涅槃心见本涅槃法,了真达俗。以心见事理,事理入心。心法互印,法法一心。佛因证入涅槃,而成佛,因此佛成道时入涅槃,度尽众生,安住涅槃,入众生心,方便度众生。

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

心心相印,心心一心。心心相悖,心不相应。圣慧眼是涅槃妙心法眼明见。而外道邪见,是众生翳眼妄见。真妄用心不同,则真妄二见,境界截然相反。真见见涅槃境界。妄见见相想虚妄境界。

圣慧眼:圣慧眼即佛所证的慧眼,慧用是知,眼用是见,因此圣慧眼即佛知见。大涅槃心见实相涅槃,见清净,不留任何一丝痕迹。

入自共相建立:如来安住涅槃,入众生心。以自证圣慧眼,从体起用,而入一切法自相共相,能作种种建立施设,饶益成就诸众生。自共相,是自相与共相。自相是一切法中,每一法都有自身特性的独特相。共相是一切法,法法共通的体性,叫共相。

不与外道论恶见共:佛以佛知见而入于一切法的自相共相,所建立的种种教法,唯佛独有,不与外道所谈论的邪恶知见相同。

真见与妄见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涅槃心涅槃境界;妄想心妄想境界。

佛以自觉圣智,圣慧眼见一切法自共相本体---寂灭无生相。以涅槃心般若智见涅槃实相。而作种种建立,施设种种妙法。法如是如是见,如是建立,不与一切外道恶知见有共同之处。

见是心见,唯心现量。妄想翳眼妄见,涅槃妙心,法眼明见。

佛圣慧眼,唯佛独有。不仅不与外道共,一切圣弟子也只是分证其部分。佛究竟见涅槃,圣人见涅槃时不时闪现幻相。佛以性自性第一义谛心,圣慧眼见本住法,见实相涅槃。于此谛信,建立涅槃观,离幻修行。实相涅槃非凡夫境界;涅槃是妄想灭后,所见的真实寂灭涅槃境界。但有妄想在,必见物相。凡夫见相执为真实,圣人见相,了知虚妄。唯有妄想灭尽,涅槃心才现涅槃相。七地依然不能彻底离幻境界,八地才恒见涅槃。初心行者,体悟真谛,建立涅槃观,要以信起行,立于涅槃,离幻修行。随缘修道,不取于相,生起无违的出离心,不与世俗共。

圣慧眼是佛之知见,性自性第一义心是佛独证。可见七种第一义皆是圣人所证的智慧境界,第一义即是圣慧,佛知,七种第一义皆是圣人所证的智慧境界。性自性即是圣眼,佛眼,佛见。因七种性自性皆是诸法种种差别相,佛皆了了见,所以性自性是佛见。

自共相,有两种;一、世谛自共相;自相自己独特的体貌特征,明显与其他物相不同。例如我们从音声,形象,体貌名字等特性,明显分别出,自己所熟悉的人。唯心现量,妄想心各个不同,所现的一切相都不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两个东西。共相是物物之相,相相之间有相同之处,有共性。例如:张三、李四二人,有各自不同的身心,名字,根性,业力等等,这是自相;二人同为男人,是共相。男人与女人不同,是自相;男人女人皆是人,是共相。人与禽兽不同,是自相;人与禽兽皆为众生,是共相。这是世间法的自共相。二、真谛自共相;自相则根根尘尘皆有其独特的体相;例如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根根尘尘,法法有异、有别,叫自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一切相一切心究竟涅槃,涅槃是诸法共相。

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一切妄想众生,皆在妄想境界中。妄想心所见皆是翳眼妄见,不可能见到真实涅槃。

自境界妄想见:外道皆是妄想众生,相与妄想同在,唯心现量,外相是自心幻影。一切外相,皆是自心幻现境界,皆是翳眼妄见。

不觉识自心所现:外道不觉一切所见,皆是妄识心的缘影。

分齐不通:前后矛盾。

大慧,什么是与外道恶见一样?修行者若于自心所现境界上,起种种妄想分别,而见此外境界真实有,不自觉外境是妄识心所现的缘影。若修行者不知唯心现量遮外无境,便会与外道恶见一样,前后自相矛盾而于正理不能通达。

妄想见幻,本心见真。翳眼妄见涅槃,成差别相;法眼照见差别相即涅槃。

外道与愚痴凡夫,同一属性,皆是妄见。见有见无,得失利害,恩怨情仇,皆是错觉。为境缘妄想所困时,烦恼痛苦的当下,应及时回光返照。分齐不通是无明烦恼,割舍不断是纠结痛苦的根源。对世间人事景物想不通即无明。一切痛苦烦恼,来自贪爱执着幻化身心境缘。

唯心现量,遮外无境。外境涅槃,一切皆是自心幻现幻见。熄灭所有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得失利害,毕竟空中,一无所有,不必妄取妄分别。一切的出现,所有的发生,不由于他,唯是自心妄想造作。善恶好坏,自作自受,与外境无关。如是关门打狗,观自心妄动,离贪嗔习气,熄灭妄想,即是当下真实的功夫。务必找出问题所在,然后才能斩断苦根。

执取造业,来自妄见不觉,妄见来自妄想。见幻颠倒执着,以幻为真,贪爱执取,识变造作,造业爱业,随业轮转,因此妄想贪爱是生死造作的根本。欲不造业,离贪断爱方法很多,暂时列举七种方法供诸位道友参考:一、灭妄想,妄想灭,心涅槃,唯心现量,心涅槃,外现涅槃相,如是明心见性,见实相,究竟拔除一切生死过患。二、离见;了达唯心现量遮外无境,体悟境缘涅槃,体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相非相即见如来,见相见空,见无所见,了知幻相不存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了达无物无相可贪可爱,无可贪爱的我。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三、观因缘法,缘生无常,刹那不住,不可安立,不可执取,不可贪爱。体悟因缘缘生法,而离贪断爱。四、观察贪爱过患,无始劫来,生死轮回,皆因贪爱执取造业,爱业取业,随业生死轮转。欲了生脱死,务必离贪断爱。五、离第七意识坚固执着,转真实身心世界为幻;觉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知幻即离,离幻即觉。---这一转变,是离幻修行的入门之要。六、离第六意识识变造作;根尘接触,离分别,不分别内外一切相,截断识变。七、转移;例如发大菩提,胸怀众生,心心系念他人,遗忘自我。忘我则忘贪爱。例如净土信愿念佛,以信愿代替贪爱。以一念换万念。如是种种离贪断爱,务必都要在正见明觉的前提下进行。

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

涅槃妙心,人人本具,智慧光明各个不失。但因妄想妄动,而令自心幻相浮尘,遮蔽自心光明。而令涅槃妙心,通过无明贪爱投影变异,而颠倒造业,本有不知不见,犹同于无。

无性自性第一义中的无,是本有而不能体悟,不知不见。但凡有眼,必有见;不见涅槃,必见幻相。唯心现量,遮外无境;涅槃心现涅槃相,清净心现庄严相,妄想心现生灭无常相。凡夫妄想,翳眼妄见而有身心世界。凡夫见有无一切相,皆是妄见,妄见是一切烦恼的起点。达摩大师说,见相即见鬼。若见相了知相相涅槃,则烦恼赤焰灭。心外无法,一切法来自内心无明妄动。凡夫性中没有性自性第一义,不是真没有,而是迷而不自知,如是有如同没有。譬如浪子怀宝而不自知,因而作种种苦役,任人差遣,乃至沦为乞丐。并非他没有财宝,只是不自知,不能受用,等于没有。性自性第一义,原是圣凡平等,圣人以悟而觉知,能起大用。凡夫自迷而不知,不能令其产生无边之用。无圣人大用,则有凡夫颠倒用,虽用而不觉知。因此说:日用而不知,便是此理。

作二见论:因无性自性第一义,而于真如法上,起种种妄想,而作断常、有无等二边邪见言论。妄见+妄想分别+执着=邪见。

我见我执,坚固执着是众生第一大害。行者莫为我害,不要执着世间真实存在。我,我见,我觉,我受,我的见闻觉知皆是幻觉。我以及我所有的一切都是错觉,莫信我,莫信我见,更不要执着我的见闻觉知,以及我的身心感受。本来无我,妄想贪爱生我,有我已经错了,再坚固执着贪爱我所,错上加错。本来空寂,了无一物。见相不能离开相,已经错了,若再在幻想里,分别好坏,妄想取着,贪爱不舍,更是错上加错。见相错,分别相错,贪爱相错,取舍相错,控制占有错,总之于妄想中,贪爱执取,起心动念错,一切造作错。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生死是大罪,妄想而造业。起心妄想,动念造作,渴鹿逐阳,贪爱造业,业牵虚妄轮回。

大慧、愚痴凡夫,因没有体悟性自性第一义,于涅槃起种种虚妄分别,而作有无、断常等二边妄见言论。

住妄想则悖逆真如涅槃心,不见涅槃实相,见幻相以为实有,迷幻则有妄见妄想论。

贫穷有二;一、拥有而不知;坐拥三千,而一无所有,守藏而自贫。二、供不应求;或物资匮乏,或欲壑难平,不满足拥有。众生总是追逐虚幻,贪得无厌,渴鹿逐阳,奔波不息。少欲知足是快乐的源泉,贪得无厌是痛苦的根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