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与三生万物,原来
2023/6/20 来源:不详太原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7331.html
哲学与科学,揭示的都是事物的本质,科学是具体化的实证知识,而哲学是知识的一种总结、概括与思考。哲学揭示的是万物的一般规律,而科学揭示的是某个事物的特殊规律。
最美女和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代表着佛家的哲学,出自佛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色指的是万物的形与质,一切万物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不是本来就有的。而任何万物都最终会消散,也就是空。教育人们放下执念,方得始终。意思就是不要执念于产生与消亡,而要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不要被问题束缚自身。就像我们常说的安静,一种解释是去到没有嘈杂声音的环境,一种是相对的安静。而实际上,所谓的静,是出自于内心。心静则静,心不静即便去到绝对的安静空间也不静。心静指的就是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哲学原理——不被外物而扰乱身心,失去正确判断的能力。
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道家的典型哲学观点,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宇宙中万物都是从一开始,量变引起质变形成二,随着进化形成新的物质三,三生万物。从《人类进化史》和《霍金的宇宙》二书中,我们就很容易理解道家的这一哲学观点。它揭示的是万事万物形成、发展的规律性,就像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海里,猴子为什么不能进化成人类等等问题;相互作用才是事物形成和发展的终极原因,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事物的因果关系。
最美女道士而在科学上,也恰恰说明了以上这两点。
万物都存在着一种共性,那就是所有的物质都由分子组成,而所有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所有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和质子构成,所有质子都由中子和正电子;说到底,所有不同种类物质的基础都是中子,正电子,负电子。此为道家中,二生三中的三。而这三种东西组成了我们现实存在的一切物质,所以它也是三生万物的表现基础。而在近代科学的研究下,这三种东西又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它叫基本粒子。它是一切存在的基本构成。基本粒子的属性是量子,量子的属性是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认为,微观粒子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又不显著表现为粒子性。
波粒二象性在现代科学家的证明下,电子其实并不是一个颗粒,而是波包,一个能量波形成的结,是空间形成的驻波。如果把两个能量包放在同一个空间相遇的时候,就会产生辐射和频率相同的和谐共振现象或者叫做同频共振干涉。共振产生的结果是,叠加部分共振增益,震动强度会加倍,而其他部分会相互抵消。它们两个会在空间中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当两个能量波错开时两个能量波纹就不见了,这就是波粒二象性中的是粒子性。但这两个能量波还在,也即是波动性。此为道家中,一生二中的二。
在佛家中,能看到的粒子性,即为色,看不到的波动性即为空。
我们能够看到的万物即为色,而万物背后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即为空。万事万物的表象都与其背后的内在因素息息相关,此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色与空都是相互依存的,有什么样的空就由什么样的色,有什么样的色就体现着什么样的空,即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而万物存在的一切的一切的共性即为能量波。也就是说,能量波即是佛家中所说的空,即为因。有了这个因才会出现色这个果。也即是道家中的归一,三生万物中的一,有了这个一,才会有二、三、万物。
哲学也是从科学中凝练出来的,只是当时的科学并没有更好的解释方法。反而哲学更容易让人理解世间万事万物的因起、变化与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