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逐句点解,第一句就告诉我们发心求
2023/6/20 来源:不详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菩萨”,具名“菩提萨埵(音duo)”,一般译作觉有情。觉,即觉悟;有情,是指众生。合起来意即觉悟了的众生,且能帮助其他众生觉悟,这称谓是佛教中修行有成者的一个品位;又“萨埵”作勇猛之义,而“菩提”译义是有道,那么合起来译就是勇猛求道。
“照”,意即知晓、明白。
“五蕴”也有称作五阴。具体说即为色、受、想、行、识。
色,即形相,是修道认识过程中的障碍。为什么把形相和障碍联系起来呢?这是因为如果修道人执著形相,在修道过程中就不能做到内无其心,外无其形,远无其物,得道便无从谈起;
受,意思是领纳,就是对境界的领受;
想,就是思想;
行,意为造作,在此特指佛教中所说的造作因果的行为;
识,就是对一切境界所产生的种种分别心的总称。以上是五蕴的概念。
¥50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书法挂画作品手写真迹定制字画客厅书房装饰画淘宝¥¥购买已下架那么,这一段就是说,修行人发道心,在一心勇猛求道的过程中,按照这能使众生到达幸福彼岸的大智慧深入修行时,就会体认到世间万物的形相,自己的感观,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动,以及自己针对各种境界的种种分别心,这一切都是假借着一系列的条件(即因缘,指事物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外在联系)产生的。离开这些因缘,那么这一切都是不能为人们所感受得到的,换句话说,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可以了脱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所遭受的一切苦难了。
这一段是《心经》的总释,也就是总纲所在。(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