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教育孩子想成才必须背文言文
2022/9/2 来源:不详儿童读经为什么从蒙学开始《弟子规》是基础,《十善业道》是基础,《大学》、《中庸》,《四书》好,都是讲做人基本的道理。在中国一千多年来,是中国人必读之书,念书人没有不读四书的。但是你要晓得,你读四书能不能依教奉行?不说别的,《论语》头三句你能不能做到?「学而时习之」能不能做到?「学而时习之」这一句话,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他才有「不亦说乎」。那个悦是法喜,我们佛门讲的悟处,他有悟处,法喜充满。「有朋自远方来」,那你是学有成就,你的道德学问有成就了,有很多人慕名来访问你,来向你学习,这朋是学生,向你请教的,「不亦乐乎」。后面这一条难,「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条难。你道德学问成了,没人知道,没人知道你也不难过,也不后悔,一天到晚还是自得其乐,这个难,这不容易。所以你能不能做到?《大学》的三纲八目,那三纲不得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纲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法身、般若、解脱,这是总纲领。从哪里学起?从知止,知止是定,知止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放下,从放下下手,所以它讲的是「格物致知」。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格,格是格斗,不是跟别人斗是跟自己,跟自己烦恼习气斗,要把自己烦恼习气放下,然后你才能够致知。你看看跟佛法讲的,佛法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那一条就是格物,「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致知,这儒跟佛讲的是一样,你应该怎么做法?所以今天读这些书,还是无从下手,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我们基础教育没有学好,基础教育是《弟子规》。我们今天是多少年来的观察,发现我们的病根,所以要求同学们补习。应当是小时候学的,小时候没有学,现在补习,恶补,一定要在一、二年当中把它完成,往后那就一帆风顺,无论学儒、无论学佛,没有不成就的,所以这比什么都重要。儿童读经能否一部经背三到五年有人请教老教授:儿童读经是否也要一部经背三到五年?老教授回答:不需要。儿童读经最重要是他要能做到,《大学》里面跟我们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儿童最重要的是伦常的教育,这个一定要从小扎根,这是圣贤的弟子。古时候人读书跟现在读书目的不一样,古人读书志在圣贤,目标是作圣人、作贤人。不像现在,现代人读书目的在哪里?目的在赚钱,完全不相同,不会做人。所以儿童教育,一定要懂得教他做人。所以,小朋友最重要的是要学《弟子规》,《弟子规》一定要大人先做,大人做到,小朋友他就学到了,他就相信。如果大人不做,你叫他做,他说你骗我,你叫我做,你为什么做不到?他信心就没有。所以从前,《弟子规》不是教小朋友的,是做父母的人做出样子给儿女看,这样教的。所以小孩上学的时候很好教,为什么?他底子已经有了。背书识根器的方法在从前,私塾里头读书,老师教学生,是因人而异,进度各个人不一样。天分高的,记忆力,理解力好的,每天课程,从前叫上书,就是教你念的进度,上上根的人,可以念二十行,一行二十个字,二十行是四百个字,你每天能消化得了,这上根人。中等根性的人,得十五行,十行到十五行。下等根性的人,很笨,记忆力不好,那教他念几行?三行到五行,三行六十个字,五行一百个字,你要把它能念熟,能背过。测验学生的标准,实在讲很容易测验,老师教你念,譬如教你念二十行,看看你是不是上根,十遍能背,这个是标准。十遍不能背,好,马上减下来,一定是十遍一定会背,这适合你的程度。十遍不能背,那就太多了。所以下根的人,教他三行六十个字,十遍能背,行。那一个同学,他念一百个字,十遍能背,他的天分比这一个就要高一点。所以,同时教一样的课程,每个人进度不相同,十遍会背了,老师再督促你,高声去念,念一百遍,高声看这本子念,念一百遍,这一百遍念完之后,本子关起来再背,背一百遍。这有进步,这是今天的功课,明天是明天的功课,我举这个例子大家好懂。每天要有进步,进步是有尺寸的,适合于自己程度,适合于自己根性,一点不困难,天天有进步,月月有进步,年年有进步,他怎么不快乐呢?怎么学经典才快乐中国古人讲的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一生快乐,过得很幸福、很自在。没有社会地位、没做官,没有财富,生活不是很富有,但是幸福快乐,他们是第一。他的幸福快乐从哪来的?夫子说出来,学而时习之,就幸福快乐。你把你所学的,全部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无论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全管用,真的是宝。你想不想一生幸福快乐?我是因为方东美先生一句话,把我拉到佛门里来了,什么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话跟释迦牟尼佛说的话,跟孔夫子说的话,是不是一样的?一样的。夫子说学而时习,时习就是学东西真落实,不是学了不管用,学了统统管用,乐!释迦牟尼佛,每一部经最后一句,皆大欢喜。教学是为什么?皆大欢喜,老师欢喜,学生欢喜,同学欢喜,跟你见面的人,生活在一起的人,没有一个不欢喜,这人生没有白来,过大圣大贤的生活。要让孩子背《无量寿经》上善是谁?佛在《阿弥陀经》里面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的居民,「皆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我们就明白了,上善之人是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的那个人,那个人叫上善之人,我们能不能做到?能。我常说只要把阿弥陀佛摆在心上,其他的全都放下,我就是上善之人。我们的心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经》。在家同修有儿女,你就教他念《无量寿经》,他从小就把它念背,他就是上善之人。他背熟了,将来到十几岁,你再叫他听《无量寿经》,他一听就懂了,自自然然他就入上善的境界。你对得起儿女,儿女将来成就感恩,肯定增高你的品位。这是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入上善门,好办法!孩子想成才必须背文言文我相信文言文会变成世界语言,我凭什么?凭这次的《群书治要》这部书。我们为了大家的需要,希望它快速流通,所以编了《群书治要360》这样的小册子,分量不大。在《群书治要》里头精选三百六十条,一天学一条,三百六十条,这里把它原文翻成白话文。我进一步要求汉学院的老师们,希望要注音、要注解,要翻成白话文,像国语日报《古今文选》的方式,然后从白话文里头翻成外国文字。这套书没有一个不喜爱,里面讲的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必读之书。原文是文言文,不学文言文不能看原文,你想看原文你一定要学文言文。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文言文是将来世界语言,为什么?中国千万年古圣先贤的智慧、方法、经验成就的东西全在这里头,你要不要?你要,先拿钥匙,文言文是钥匙。这是世界文化遗产,排列在第一项。所以现在我们的同学,你们如果有小孩,要教小孩背文言文,将来长大之后他会感恩你一辈子。你把中国千万年祖宗的遗产给他了,他能不感激你吗?你现在要教他学这个、学那个,他将来会怨恨一辈子,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从小不教他?把时间、精力都浪费掉。这都是叫通权达变,善巧方便。孩子从小背古文的重要性(李炳楠老居士)老师讲的,你要能够熟读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这我们就明了了,民国初年的小学生,十一、二岁,我们就肯定,他决定能够熟背一百篇。要知道儿童学习,儿童记忆力好,他背一篇需要多少时间?一天能背一篇。小孩从六、七岁上学,就开始学背诵,他能够背五年,到十一、二岁,你知道他背多少东西?诸位现在看看陈弘谋的《五种遗规》你就明白了,重要的东西,基础的东西,他统统都背熟了。他写文章,做作文,引经据典随手拈来,这是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比不上的。看他的作文还要去查资料,人家东西全记在心里。实实在在讲背诵重要,非常非常重要。真正走弘法利生的路子,有愿对全世界介绍中国固有传统文化,那你不在背诵上下功夫不行。老实讲,二、三十岁的人还来得及,四十以上不行,记忆力衰退了,那你要背诵就很辛苦。最好的年龄二十到三十,这是什么?这是补习,亡羊补牢。真正好年龄是二十岁之前,奠定基础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家里面的父母、老人,学校的老师,失责,没有认真教导,没有认真督促,对不起子弟。但是在现今这个时代,因为他自己本身没有学,他哪里懂得这些事情,所以他不会教导下一代,使我们在这一代跟传统文化脱节了,这是非常非常可悲的事情。今天我们看到许多地方提倡儿童读经,我们看到非常欢喜,这是一线光明,一线生机!问题能不能长时间的延续?怕的是现在很小念幼儿园来读经,上小学就废掉,不再继续了,这还是没有用处,不起作用。读经的这种教学至少要延续到初中,这个基础就奠定,打下去了。古人所谓「十年寒窗」。现在小学六年加上初中三年,真的是十年寒窗,这个基础确实打下去,那个成就不可思议。我们今天明白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常常介绍给别人。孩子一定要学文言文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对于后世的子孙,设想得真正是无微不至,想得太周到,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没有的,我们才知道自己祖宗恩德之大。祖先们一代一代把他们的智慧、把他们的经验、把他们的教训留传给后世,希望后人从这个基础上再发扬光大,一代超过一代,这是我们中国古人的一个思想、理念,希望一代比一代好。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把他的智慧、经验传给后人?这就要有个工具,在过去没有电视,也没有录音机,怎样把这个东西留给后人?语言,说实在话不能传之久远。为什么?它会变的,常常有新的术语流行,后人不能了解前人的意思。文字也会随着言语去变迁,所以中国古人就想了一个绝妙的方法,语跟文走两条路,不走同一条路。所以,这个文叫文言文,跟语文走两条路,语文会随着时代变,文言文是永远不变,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永远不变的这个工具,才能够把几千年以前的人,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保存下来传给后世,这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没有的。现在我们中国子孙真是不孝,大不孝!把祖宗这样丰富的资产,我们把它舍弃掉,把它否定掉,不要它,这才遭大劫难,这对不起祖宗。我们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所没有的。我们的祖先对后世的子孙,实在讲照顾到无微不至,发明这种方法,使千万年古圣先贤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都可以藉这个方法流传给千年万世的子孙,这是个非常伟大的发明,使我们对祖先感激到五体投地。我们知道全世界的文字跟语言是一致的,语文是一致的。语言会随着时代变更,会改变,所以古时候人的言语、术语,后世的人没办法理解,也没办法懂得。像现在西方人的希腊文,他们的古文,印度的梵文,没有人能够懂得。唯独中国人发明了文言文,他把语跟文分开来,走两条路子。语言随你怎么样变化,文言始终不变,有一个不变的东西,永远不变。所以,你要真正能够懂得文言文,你读孔子的东西,孔子去我们两千五百年,我们今天读《论语》,还跟孔子像面对面讲话一样,像直接通信往来一样,我们能理解他的意思。所以这个发明是全世界所没有的。文言文将来渐渐的就失传,这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不幸。我觉得祖先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最丰富的宝藏就是文言文,这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所没有的,这个发明真正了不起!老祖先们知道言语文字会随着时代改变,如果将当时那些人的智慧、见识要留传给后人作参考,用什么方法才能保存,叫后人见到之后就如同当面谈话一样,这才发明文言文。语言可以随时变,文言永远不变。我们今天念孔子的书,就跟朋友写信往来一样,虽然念二千多年以前的书籍,还是跟对面谈话一样,不至于错解意思,这就是文言文的好处。我们看其他国家的古文,二千年以前的那些文字,都得要考古学家、专门的人才,才能辨识,没有像中国人这么便利。这是中国祖先替后世子孙想得太周到,全世界所没有的。我们今天如果把文言文丢弃,怎能对得起祖先?这几千年,这是圣贤人他们的思想、见解、智慧,如果我们能通达文言文,这个宝藏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确实增长学问、增长见识。文言文的修学实在讲没有秘诀,自古以来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背诵。过去李老师在台中教学,他老人家告诉我们:「你能背诵五十篇《古文观止》,你就有能力阅读文言文;能背诵一百篇文言文,你就可以写文言文了。」可见得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小学教育教什么?背书,背书的好处就在此地,打下文言文的基础。民国初年,十一、二岁小孩写的文言文的文章,都写得非常好,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写不出来。孩子怎样背古文我们今天干这个事情,是大福德,真正的续佛慧命,为往圣继绝学,我们不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代人的手上灭亡,这个罪过不得了,老祖宗辛辛苦苦传了五千年,你怎么可以把它丢掉?怎么传法?必须有人,我们要培养一批年轻人,有能力认识中国汉字,有能力读文言文。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老师教我们,熟读五十篇古文,就是背诵,你就有能力读《四库全书》;有能力背一百篇古文,文言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教给我们,我们听懂了,我们也记在心上了,没认真学,我们只念了几篇,老师要求的五十篇,大概我们只念了五篇,十分之一。所以读书真的要抓住少年,年岁大了不行了。我跟老师,三十一岁,老师四十岁就不收了,四十岁想进入这个经学班,老师不收,你年岁太大了。所以我们还勉强被容纳,把时间精神都用在经教上,不知道扎根重要,老师那时候没说这句话,要说这话,扎根重要,我们还是很听话的,我们把全部精神用在经教上,现在我们懂,我们爱护小朋友,我们教小朋友一定要念,念遍数,每天最少念三十遍,天天要念,念三十遍。天天要读新的东西,能力每个人不一样,这是禀赋不相同。标准是十遍,譬如这篇文章,古文,你念十遍就能完全背诵,这就是你的能力,有些人三遍就能背,有些人六、七遍才能背。十遍,十遍是最大的限度,十遍不能够背,就要减少,就不能叫背那么长的文,找短文,总而言之就是以五遍为标准,折中。三遍是天才,五遍是普通的,一般五遍他就能背,就适合他的程度,每天叫他背书,念多少遍?念三十遍、念五十遍、念一百遍,念满三千遍是一个大阶段,一千遍是一个小阶段。应当是三千遍的时候,其义自见,老师不需要讲,意思他都懂,这篇文章的意思让学生讲,能讲多少讲多少,老师不讲解的,老师听你遍数念足了之后,听你讲,所以禅宗说这叫家珍,你自家的珍宝、智慧;如果听老师讲的,那是门外得来的,由门而入不是家珍,不是你自己的宝贝,你自己宝贝是在你家里。一定是三千遍念完之后,讲给老师听,老师点头就考试通过了。做老师的不是很辛苦,辛苦什么?看着学生讲,督促他,怕他偷懒,老师就是这个责任,真正启发他的智慧,智慧开了,老师的功德。我看将来我们这个汉学院的教学,要采取中国古人的方法,把每一个人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引发出来,这个教育成功,这是活东西。他无论看什么东西,他都看得懂,他都明了,不是说这个我学过的,那个我还没有学过,没有学过就不懂,这个不可以。《四库全书》随便提一章给你,没有不通的,没有你不能讲的,这叫真的通了。这个方法,我们要把它传到西方来,西方没有这种教学理念,没有这个方法,我们要帮助他。现代的孩子要补私塾的课今天习主席领导我们,用什么领导?用老祖宗传统文化来领导,真难得!我们从小把这桩事情疏忽了,课程现在要补出来。这些年我们想到汉学,汉学能救中国,能救全世界,我们的心量要扩大,要救全世界。所以疏忽的这些东西现在要补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要常常拿来念念。补什么课?补私塾初学的课程。决定有好处,没有坏处。要想扎中国传统的根,行门的根,也就是道德的根,儒家是《弟子规》,道家是《感应篇》,佛家是《十善业道》,这是道德的根,根之根。学问上的根,每一家都有代表的。儒家的代表《四书》,分量不多,过去千百年中国人必读之书,从小念书没有不念《四书》的,大概五、六岁就开始念了。佛教的就是《无量寿经》,我们现在学的这个本子,它代表佛法。为什么?佛法里,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它统统包括,都讲到了,好!它是佛教概论,《四书》是儒家的概论。道家的就念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够了。就是说,中国人这三种书至少要多念几遍,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有这三个根,大致上我们的人生方向目标不会走错。方老师告诉我,「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可以享受得到。为什么要学这个?果报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就像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学这个你快乐,「说」是喜悦。学佛法,佛说「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心情愉快,一生当中未曾丢失,这个人的一生幸福美满。能得到,真能得到,你把这两样东西学会了,你就会得到,不骗你。孔夫子得到了,所以《论语》把这句话摆在第一位。为什么要学?学而时习之。习是什么?你把你所学到的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就会非常欢喜,习是落实。现在学术有没有研究古典的?有,我们看到很多大学里头开这些课程。我在年轻的时候,非常希望到大学去旁听,因为自己学业没完成,我只念到初中,高中念了半年,以后再没有机会上学了,所以非常希望能到学校去旁听。我找到方东美先生,他老人家不让我去,告诉我(这六十五年前的事情):他说现在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去听课你会大失所望。老师说的话是真话,当时我听不懂,我以为老师完全拒绝了。老师看到我真的想学,所以就告诉我,你真的想学到我家里来,每个星期天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半(两个小时),他给我讲两个小时,我的哲学是在他家里学的。感恩老师,要不感恩老师,我现在早就过世了,这一生苦不堪言,没有人教我,遇到这么个好老师,他愿意教,我愿意学。为什么老师说出这个话?我以后在香港讲经,完全明白了,因为在这边接触很多大学教授,完全明白了。大学里面教的是什么?儒家所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没有实行,没有笃行。换句话,教给你了,不教给你怎么落实,不教给你怎么融到工作里面去。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要不融入进去的话,没有智慧,待人接物,不会做人,这学的白学了。体制内的学生更要重视文言文文言文我们要重视,要认真学习,不难。文言文,你看现在人学外国文,学外国文比学文言文难。学外国文可以跟不同的文化沟通,但是学文言文可以跟古人沟通,几千年的古圣先贤留下来的典籍你能看得懂,你能知道他在说些什么。所以,文言文是纵的,跟古人沟通,世间这些文字是横的,跟现在不同族群沟通。重要!不能不学。现在学校教育很可惜,真正有智慧、有眼光的人看到很难过、很痛心。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小学,小学里面念国文不必注重讲解,要注重背诵。假如(儿童)小学生一年能够背诵二十篇古文,能办得到,一个学期背十篇,两个学期背二十篇,六年就能背诵一百二十篇。小学毕业,不但他有能力看《四库全书》,他有能力看《大藏经》,为什么?文字障碍没有了;他还有能力写文言文。你要是不相信,现在我手上还有三册民国初年小学生写的作文(模范作文),现在恐怕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看不懂,那是什么年龄写的?十一、二岁写的。所以这是要在小孩的时候学。学校不教了,做家长的要注意到这个事情,小孩虽然是不愿意接受,要强迫他接受,诱惑他接受,到他五年、六年下来,他这一生会永远感谢父母,为什么?父母对他的恩德实在太大了。他将来出人头地没有人能跟他相比,这个基础谁给他的?父母给他的,父母有眼光,能教导他一年当中去背二十篇古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后台留言,可结缘《汉学教育》7册(电子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