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修大悲心如何修悲心三昧

2022/9/2 来源:不详

一、为什么必须修悲?修悲能不堕二乘。

如十地经说。菩萨摩诃萨生如是心。是心以大悲为首。如是等。彼菩萨如是证见道已。方便推求利益一切诸众生。因善学大悲深心等法。离我乐等不为烦恼火之所烧。因不相似故。菩萨摩诃萨常以深心为利益他而修行故。即见道时断三界中一切烦恼。而声闻等先不修集慈悲方便。(由此可见,实修大乘三十七道品之后,就要进修方便般若和大悲心,对治修大乘三十七道品过于急躁,堕入无余涅槃。即使你不感觉急躁,也宜多修大悲心和方便般若。《地藏经》和《大般若经》宜多读。)————《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修悲者。当知是人得一切法体诸解脱分(所谓解脱分,就是导致解脱所需要的善根资粮)。善生言。世尊。所言体者。云何为体。善男子。谓身口意。是身口意从方便得。方便有二。一者耳闻。二者思惟。复有三种。一者惠施。二者持戒三者多闻。——《优婆塞戒经》

二、大悲是大乘独有的特征。

善男子。未得道时作如是观。是名为悲。若得道已即名大悲。何以故。未得道时虽作是观。观皆有边。众生亦尔。既得道已观及众生皆悉无边。是故得名为大悲也。未得道时悲心动转。是故名悲。既得道已无有动转。故名大悲。未得道时未能救济诸众生故。故名为悲。既得道已能大救济。故名大悲。未得道时不共慧行。是故名悲。既得道已与慧共行。故名大悲。善男子。智者修悲虽未能断众生苦恼。已有无量大利益事。善男子。六波罗蜜皆以悲心而作生因。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修悲是不为难。在家修悲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有恶因缘故。——《优婆塞戒经》

三、如何修悲?

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未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我当云何令彼具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虽多怨毒,亦作亲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迷于正路,无有示导,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卧五欲泥而不能出,犹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常为财物、妻子缠缚,不能舍离,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以色命故而生憍慢,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为恶知识之所诳惑故生亲想,如六师等,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堕生有界,受诸苦恼,犹故乐著,是故生悲。又见众生造身、口、意不善恶业,多受苦果,犹故乐著,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渴求五欲,如渴饮醎水,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虽欲求乐,不造乐因;虽不乐苦,喜造苦因;欲受天乐,不具足戒,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于无我、我所生我、我所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无定有性,流转五有,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畏生、老死,而更造作生、老死业,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受身心苦而更造业,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爱别离苦而不断爱,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无明暗,不知炽然智慧灯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为烦恼火之所烧然,而不能求三昧定水,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为五欲乐造无量恶,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知五欲苦,求之不息,譬如饥者食于毒饭,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在恶世,遭值虐王,多受苦恼,犹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流转八苦,不知断除如是苦因,是故生悲。又见众生饥渴、寒热,不得自在,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毁犯禁戒,当受地狱、饿鬼、畜生,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色、力、寿命、安隐、辩才不得自在,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诸根不具,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生于边地,不修善法,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饥馑世,身体羸瘦,互相劫夺,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刀兵劫,更相残害,恶心增盛,当受无量苦报之果,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值佛出世,闻说甘露净法不能受持,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信邪恶友,终不追从善知识教,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多有财宝,不能舍施,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耕田种作,商贾贩卖,一切皆苦,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父母、兄弟、妻子、奴婢、眷属、宗室不相爱念,是故生悲。善男子!有智之人,应观非想非非想处所有定乐如地狱苦,一切众生等共有之,是故生悲。

四、如何修大悲三昧转世即得成佛?

  尔时十二那由他遍净诸天等。见诸阿修罗伽楼罗。乃至光音天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欣喜踊跃皆得称心。自现威力。而白佛言世尊。有三昧名超过一切法。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已。于诸攀缘及一切事。皆生乐受不生苦受。假使于其地狱事中。受诸苦恼皆生乐想。或复于其畜生道中。受畜生报亦生乐想。或复饿鬼道中。受饥饿苦亦生乐想。或复于彼阿修罗道中亦生乐想。或复人中所受诸苦。亦起乐想不生苦想。假使截手及以截足割耳劓鼻。或复鞭打杖刺入身。或复牢狱系闭。或复倒悬。或复裁割犹如衣帛。或复裹系及以束缚。或复切脍。或复锤捣犹如甘蔗。或复蹉蹋破如芦苇。或复火烧如稣油炷。或复然身喻若明炬。或与师子虎狼为食。或复酽醋及以辛汁浇灌口鼻。或复蒸煮及以火炙。或与狂象践踏其身。或复挑目。或以鉾槊穿刺高举。假使瞋怒来截其首。如是一切悉生乐想。何以故。由彼菩萨于其长夜修菩萨行时发如是愿。若有众生施我食者。愿彼一切得涅盘乐。若有与我洗浴身体礼拜奉迎尊重供养。若有众生骂辱于我。复有人人赞叹于我。若有众生鞭打斫刺夺我身命。愿彼一切得涅盘乐。乃至觉寤无上菩提。彼菩萨成就如是心。具足如是业。亦复具足如是愿。于一切众生皆起乐想。常能修集无间不断。以是业报故。得一切法乐善取三昧。彼菩萨得此三昧时不为众魔之所动坏。亦不为魔事之所系缚。当知是菩萨得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者寿命自在。二者生自在。三者业自在。四者觉观自在。五者众具果报自在。彼菩萨摩诃萨。若欲过一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彼三昧力故即便能得。若不乐速证无上菩提。能住无量阿僧祇劫度脱众生。何以故。当知彼菩萨住于大乘。与诸菩萨常为导师。摄受一切诸余菩萨。是大菩萨厌离诸趣为众生故。亦复生于一切趣中。究竟一切菩萨所学。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受。具足一切巧方便力。知诸魔业得法究竟。——《大宝积经遍净天授记品第二十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