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大智慧牢记两段金玉良言,少走很

2025/1/19 来源:不详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太上感应篇》说得好:福祸无门,惟人自召。意思是说,福祸没有固定的渠道来源,都是因人们各自行为的不同而导致。

如果一个人,能够洞悉事理,明辨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就可以趋吉避祸,让自己好运长保。而做的这一点并不难,多读圣贤之书,体会国学经典之中蕴藏的处世玄机,往往可以使自己的人生境界达到全新的高度。

本期内容,悦读国学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老祖宗大智慧:牢记两段“金玉良言”,少走很多弯路,免遭祸患!

一、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语出《菜根谭》

释义——安住本心,任由外物流转,而不为所动,这样得到固然不会特别欣喜,失去也不至于担忧;如果用外物的变化来控制自己,不顺利就心生憎恨之意,顺利之时又感觉沾沾自喜,那么,一丁点细微的事物都能把自己牢牢控制

安住在本心之上,不随外物流转,这样无论得失,都是自在的。所谓的自在,就是真正的自己始终在,没有迷失,《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观自在”,就是观照自己的本心是不是还在,没有神游物外,不再心为行役。如果心性外弛,不停的去分析,辨别,感受那些外物,必然苦不堪言。

我们之所以受外物牵制,是因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那些诈骗犯之所以能够得逞,无非是抓住人们得失心太重的弱点,害怕失去,渴望获得,因而急功近利,甚至利令智昏而迷失本性,这样才让骗子有机可乘。

而如果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把得失看的太重,就会过于在意外物带给自己的感受,顺着自己就舒坦,不顺我心就恼羞成怒;别人让我得到就感激,让我失去就憎恨,以自我感受为出发点,那么如果被别人掌握你的这些喜好爱憎然后投你所好,就会轻而易举把你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令你欲罢不能。

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分的在意贪求,往往给自己带来的不是志得意满,而是致命一击。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卧薪尝胆想要一雪前耻,但是两国实力相差实在是太悬殊,硬碰硬根本就是以卵击石,只有从内部削弱瓦解对手,才有以弱胜强的可能。

再强大的对手,找到他的弱点,就可以轻易打败他,当知道了吴王夫差喜欢美色,权臣伯嚭看重财物之后,勾践双管齐下,一方面把大美女西施献给夫差,一方面重金拉拢伯嚭,于是乎,吴王夫差被迷的神魂颠倒,不辨忠奸,而伯嚭趁机献谗言,蛊惑夫差逼死吴国大名鼎鼎的伍子胥,这君臣二人实际上都被勾践玩弄得不能自拔,导致国力日衰,最终被勾践灭国,夫差自尽而亡,伯嚭也被勾践赐死。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咎莫大于不知足,祸莫大于欲得

意思是,最大的过错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祸患莫过于贪得无厌

对于外物,不要过分贪求,更不要不知足。不知足就会不甘心,不能做到适可而止,正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应该把握一个度字,否则,很容易走向反面。而如果做不到“以我转物”,安住本心,必然会导致“以物役我”,苦不堪言!

二、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语出《菜根谭》

释义:如果我们遇到那种总是阴沉着脸,少言寡语之人,切勿轻易交心;如果遇到自以为是,并且爱发牢骚的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辞。

古语有云:相由心生,一个人内心的状态,会不由自主的呈现在面部表情上,比如一个人每天都双眉舒展,嘴角上扬,那么他内心也多半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而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阴沉沉的不爱说话,那么他的负能量也一定比平常人多一些,这种人做事偏激,易怒,易失控,所以遇到这样的人,还是谨慎交往的好。

生活之中,我们也能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不是不爱说话,而是话非常多,但是多半是讥讽刻薄的言语,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指责一下、贬低一下,那么遇到这样的人,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不要被他们带进沟里,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俗话说:祸从口出,可能是随声附和的一句话,被别有用心之人传扬出去,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古往今来,因言获罪、因为说话不当而得罪人,甚至把自己名声搞臭的大有人在,其实他们的本意可能也就是随口娱乐一下而已,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随口调侃的话,可能就为自己埋下隐患,所以你畅所欲言,侃侃而谈的时候,不妨给自己提个醒:话到嘴边留一半,切莫轻易吐真言。还是老子说得好: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以上就是悦读国学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老祖宗的两段智慧箴言,若能铭记在心,身体力行,前途更顺畅,好运会更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