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般若 > 般若价值 > > 楞严偶得1

楞严偶得1

2024/10/2 来源:不详

{佛经是每个人修行的引导和轨范,佛经里的每个字,都有万千妙用,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受用。我对佛经的理解只是个人的片面知见。所以要写出来呢,只是想要激发出大家对佛经学习的热情。引玉之砖,大家见笑了。}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延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是每一部佛经开头都有的。有许多层次的意思可以用“如“这个字全给包含了,这是一种看山还是山的从容。对佛法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将身证无生的过程,是从小我到大我的脱变过程。对佛经的理解过程,应当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字面的意思,第二个层次是隐藏于字面里的意思,第三个层次是为什么在这部经里要作出这种显隐义理的安排。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慧能大和尚说了,学习佛经时,要转经,而不要被经转。

佛经是佛陀度化众生而讲的方便之法,也就是说是在方便之处为方便之众而说的法。那么每一部佛经的开头部分的内容就应当是提示了这部佛经应当是适合在哪些地方为哪些适合的受众所宣讲的。比如华严经是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宣讲的,大般若经是在王舍城鹫峰山顶宣讲的,地藏经是在忉利天说的,涅槃经是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双树林间说的。而佛陀讲楞严经的道场是在室罗筏城祗桓精舍{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是须达长者用铺满园子地面的黄金向祗陀太子购买,还只是地面,不包括园中的树,树林是祗陀太子后来捐赠出来的}。室罗筏城不是佛陀的故土,是佛陀走出故土而宣讲的法,这说明了楞严经讲的是适合广宣流布的佛法。都说楞严不灭,佛法不灭。在当下这种末法时期,怎么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佛法不灭呢?我想是因为楞严经是最适合去启发那些本来没有接触过佛法,或者说是原本并不信仰佛法的民众,甚至是那些别教外道的信徒等等这类人的佛性。当然了,也更是适合原本就信仰佛法的信徒的。经文里面提到了,适合学习楞严经的那些人群的代表性人物有,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目犍连也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神通第一。拘絺罗是舍利弗的舅舅原先是婆罗门教的论师,算是别教入佛门的代表吧。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也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法辨第一。须菩提,也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证空第一。优波尼沙陀,算是外道而入佛门的代表吧。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这应当指的是哪一类的人群呢?我认为指的是能够超越自我极善思考的那种人群。应当是隐示着当今世界里的那些研究自然科学的学者们。暗指着这些无神论的精英们也是可以从楞严经中受益的。

佛经即是道场,打开佛经时就是道场建立时,打开佛经,就会有恒沙菩萨来到我们的身边帮助我们。那么打开楞严经呢,就会得到文殊菩萨的帮助,帮助我们开启无上的智慧。

对于那些读到楞严经,才刚接触到佛法的人来说,并不需要太过于注重形式上的仪轨,可以自恣而学。只要打开佛经多多诵习,自然会有菩萨用各种方便的形式帮你解开疑惑的迷团的。

当然了,要想学有所成,从楞严经中获受无量利乐。最重要的第一点,是得先要端正自已的发心。怎么发心呢?那就是要发愿利乐众生。佛子住持,善超诸有,用佛子的身份要求自已,这样就能善于摆脱世俗利乐的诱导,以至于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也就是说,佛涅槃后的我们,应当以戒为师。身净则心净,心净则众生净,众生净则世界清明。{阿弥陀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