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

2023/1/8 来源:不详

北京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众生因为执著我相带来了很多的烦恼,人类一切烦恼皆以“我执”为根源。正像经论中所说的那样“由我贪增上,以我爱执持,从无始生死直今,生起种种不可欲乐。”众生执着“我”原本是为了“我”的幸福,然而事与愿违,反而带来人生种种烦恼。

金刚般若是佛的境界,由众生到佛的境界,其实是没有距离的,我们迷惑愚痴的时候是众生,开悟时就是佛。波浪即水,不是离开波浪才有水,见波浪即见水,但波浪不是水的本性,从波浪体会水不难,但是着了波浪的相,则永远只见到生灭无常的波浪,而见不到不生不灭、一体的水的本性。

扫心地,就是把自性的覆遮扫除干净

所以众生悟道,说难不难,不隔就是佛性。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有情生命不外是五蕴和合的假相,不外是生理(六根)及心理(六识)的和合。

常人执五蕴为我,但以般若智慧来看,无论在五蕴还是十二处中,所谓的我,皆了不可得。我们不可执五蕴为我,更不可执五蕴之外有我。倘若我在五蕴之外,又如何与五蕴建立关系呢?

佛法经典告诉我们,菩萨度众生不可以相度众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而我们学佛修行也不可以“相”修行。大乘佛经教我们离相——度众生不见有众生相可度,布施不见有布施相、离相即可见法身如来。

离相即可见如来

《金刚经》与《心经》都是以谈空为核心的典籍,其重点在于“无我”。

这个无我就是能见如来,也就是见到自己佛性的要点。我们学习佛法,为什么还未开悟呢?这就需要自己的善根,未种要种,种了以后可有增长,增长了可有成熟,若善根成熟,一闻佛法即悟道,若善根未成熟,或未增长,甚或未种善根,那将来以什么来开悟呢?

明了“无我”的真相,能使我们超越自我。世人因不满于自我现状,想方设法地试图超越。但是,所做努力往往难以奏效。问题何在呢?无非是因为“我相”在障碍。

无我才能超越自我

我们现有的人格,是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的。假如被“我相”及“所有相”所执,不曾动摇,又怎么可能改变生命、超越自我,见到“诸相非相”呢?

就像带着满身的枷锁,却以为从这里到那里即可解脱,那样可能达到所想的期望吗?想要超越自我,首先必须放弃我执,砸碎束缚我们的枷锁,唯有这样,才能谈得上解脱、超越。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错,诸相非相是如来,但你何曾见到诸相非相,人家赞叹你便欢喜,开罪你便发脾气,甚至做梦时也还不知梦是非相,知道梦是非相就好了,但是任何一个人在梦中不知是梦,不知梦是非相,等到醒来时,才知梦是非相。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人生如大梦,有谁知道自己在做梦,知道现在做梦,就见到非相的法身如来,但现在不知道自己造梦,便着相见生死,所以虚云老和尚说:“拜佛若能见到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大乘经典的修学,必须建立全面性又正确的知见,生生世世都要如此修学、熏习、护持。尤其是要护持正法的书籍,正法的道场,为自己修集大福德,也借此结下善知识的因缘。

如此努力,才有可能具足福德因缘而契入佛法的智慧,众生都生活在一切相上,在这一切相去攀缘、分别、执着、妄想;可是众生丝毫不知道一切的相都是虚幻不实的,因为不管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乃至一切相,都不是真实的。

众生不曾看见过外色尘境

又众生不曾看见过外色尘境,众生自无始以来所见的色尘都不是外色尘,是色尘的内相分而已。只有已证的总相智的人,在继续修学别相智、唯识种智后,才有可能了知此一事实。

一般人所说:“人生如梦”!这句话千真万确,只是我们凡夫俗子对“人生如梦”的体会还是比较粗糙。唯具有唯识种智之证悟者,他所亲证的后得无分别智,就会更清楚地显示,人生不只是梦,而是人生如“大梦”一般。

人生如大梦一般

对于“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有极多佛弟子错解佛意,往往会落入“断灭空”的思维境界里,然后以这一句话作为印证自己开悟的依据;若究其事实,显然是一场误会。

因为已空了一切相,所以我就证见了如来,这样认为已经堕落于断灭空,根本不是亲见自性如来,事实上误解了佛意。

古人有一句话说:“但求妄息,莫更觅真。”这句话应该这样说:“当求妄息,应更觅真。”才更正确。

当求妄息,应更觅真

觅真是寻觅真心,获得般若智慧;若不觅得真心如来藏,亲证祂的体性,了知祂是一切万法的根源,又如何具有从真心获得祂的智慧呢?

世尊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意思是说:在了知一切法都是虚幻不实,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后,才不会在身相上去觅如来法身,因为那样是见不到如来法身的。

因此说在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后,不在身相上觅见如来,如此即得有见如来的因缘,凭此因缘才能寻觅到自我的佛性,也就能见到自心如来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