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浅释连载三十
2023/5/5 来源:不详各位佛友吉祥!今天继续〈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经文:这段经文须菩提共提出了二个问题,一是经题,二是怎样奉行、受持此经。金刚经共分三十二分,现在才讲到第十二分而已,怎么会在这时候就提出为经题名的事呢?其实大科的略示周足,讲到第十分,都已把经的道理讲完了。
经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当机者所请问的降心之法,及住心之法。前面第一大科所讲的是略示降心及住心之法,而这第二大科就是推广前面所讲的道理,更进一步详细说明降心及住心之法。讲到第十分这里都已讲完了,就不必继续再讲下去了。但是下面所讲的道理还是推广前面所讲的道理,所以这还是叫略示周足,意思是经义都已周备具足了,只是再次的推广而已。既然周备具足了条件,因此也就可以给经题个名字了。明白了经名之后,我们还得依经的义理去奉行受持。但是要怎样去奉行受持呢?对这个修行法门到底要怎样下手呢?须菩提就针对这二个问题向世尊请示,世尊也就依著他所提出的问题,一一的给予开示。
须菩提问佛二个问题,而佛归纳后只答他一个问题。佛先给经题个名字叫「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经名的意义就是有了如同金刚一般坚固猛利的般若智慧,这样才能够到达解脱、自在的彼岸。为什么呢?因金刚宝其用最利,其体最坚,能坏一切物;般若智慧也是如此,能断除一切烦恼,能破一切无明。烦恼与无明一断除,当下就能登上菩提的彼岸。「波罗密」叫「到彼岸」。因此你想要断烦恼、证菩提,到彼岸,那你就要受持、读诵金刚经,从而吸取金刚经内的般若智慧。
释迦佛亲自为此经题名叫「金刚般若波罗密」,「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意思就是说所有的修行方法都在经文里面,你忆持经的名字,这就是一个修行妙法。由忆持经名,心中就会连锁的生起经文中的般若妙慧。何以故?因为全部金刚经就是「文字般若」,你的心只要依著这文字所现的般若妙慧,而去起智慧观照,这就是「观照般若」,你所观照的理境,就是「实相般若」。「三般若」当下在一念中,同时现起,如如不二,这就是「金刚般若波罗密」。同时因为经题就含摄了全部经文的意义在里面。
全部经文解释什么呢?就是解释这个到彼岸的智慧,犹如金刚一样。因此只要你能由「文字般若」而去起「观照般若」,再由「观照般若」去证入「实相般若」,一证入「实相般若」,就是究竟到达彼岸了。这个彼岸就如同金刚坚利的般若智慧,你的心一入了这个般若智慧里面,就能够很自在的断除一切烦恼。所以顾名思义,你只要依著「金刚般若波罗密」这个名字,去信受、去奉行,就能断除一切的烦恼,就能到达菩提彼岸。前面经文,释迦佛不是叫我们要离一切相吗?这里又怎么要我们受持、奉行这个经名呢?这不是著了名相吗?「所以者何?」这是为什么呢?「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须菩提!你要知道,佛所说的般若法门,是要你当下离相、降伏妄心、安住真心。成就离一切相的无住妙慧、无住妙行,这才是佛所要命名为「金刚般若」的真实所在。
为了使大家对这段经文更进一步的了解,先依二谛道理解释「佛说般若波罗密」,这是按世俗谛说,不能没有一个假名的安立。「即非般若波罗密」这是按真谛上说的,因缘所生法,无有自性,当体即是空。这不是叫你去依名著相,是叫你去依名修观想,修般若,用智慧去观照。这是按真俗二谛上说,不过是假有其名而已。若依三谛道理解,「佛说般若波罗密」只是立个假名是为假谛。「即非般若波罗密」,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是为「空谛」。即假即空为「是名般若波罗密」,是为中道第一义谛。
各位佛友请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