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定就是不执著任何一种相出定就是
2023/5/4 来源:不详早期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http://m.39.net/pf/a_4678327.html
“入定”是不执著任何一种相?
释迦牟尼佛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全部是为了引导众生证悟般若空性,趋入诸法实相。
什么是诸法实相呢?它可分入定、出定两方面,首先说入定: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怎么样为人演说呢?不执著任何一种相,安住于空性中如如不动。”
这是一切禅定的根本。即入定时不缘取任何相,在远离戏论的空性中如如不动,不起丝毫分别念,犹如虚空。
这种境界不增不减、不破不立,与三世诸佛的智慧无二无别,若能安住于此境界中,则可现见法界实相。如《宝性论》说:“此中无所遣,亦无少可立,于正性正观,正见而解脱。”
若能真正现前这种境界,已超过发菩提心等任何善法的功德。就像《诸法不可思议经》中所言:“持正法与发菩提心的功德,不及观空性的十六分之一。”
《宗镜录》也说:“若人持正法,及发菩提心,不如解于空,十六分之一。”
因此,为他人宣说空性法门,令其稍微在此境界中安住,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出定”是观一切如梦如幻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有为法的本体,犹妇梦境、幻象、水泡、影子、露珠、闪电,虽有显现但虚妄无实,应作如是观想。”
出定的时候,应当观一切如梦如幻,皆是因缘所生的有为法,实际上并不存在。下面以六种比喻进行说明:
由迷乱意识现前的,当时虽有能取所取,但本性丝毫不成立。
幻化师通过幻术变出来的事物,其实体根本不存在。
依靠因缘而产生,一会儿就消失了。
因缘具足才出现,似有而实无。
太阳出来以后,立刻就没有了。
前一剎那显现,后一刹那灭尽。
这六种比喻,一方面说明无自性,一方面说明无常。藏文中还有“如流星、如眼翳、如灯、如云”四种比喻,共有十种,与玄奘的译本相同。鸠摩罗什只翻译了其中六种,可能是因为梵文版本不同,也可能是译时漏掉了,但意思没有太大出入,而且鸠摩罗什的谛实语加持很大,所以这里不用改。
关于一切有为法无有自性,《金刚经》讲了六种或十种比喻;其他佛经论典中,通常运用幻化八喻;
金刚经心经大悲咒普门品地藏经佛书经书手抄本全套楷体书临摹字帖淘宝¥16.8购买已下架《闻解脱》以十二种比喻进行了宣说;
《妙臂请问经》云:“三世一切如虚幻”;
《阿含经》云:“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如幻化”;
《中论》云:“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
诸如此类的比喻和教证不胜枚举。
所以会说,“入定”就是不执著任何一种相,“出定”就是观一切如梦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