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字的心经让凡人明白3个道理无
2023/5/5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哪家效果最好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一部最为简短却又极为重要的经书,此经为《金刚经》心的开示篇,也有人说此经便是简化版的《金刚经》,如此说法有些许道理却也并不全面。《金刚经》是讲获得般若智慧的具体方法,而《心经》则是讲达到智慧彼岸的感悟,《金刚经》好比一艘度人的船,而《心经》则是看已登上彼岸之人所描绘的风景。所以我们在诵读和研究两部经典之时,最好先看《金刚经》再看《心经》,按这个顺序研习,所得的感悟会更加精妙。
世俗凡人对佛教的看法,往往有几种偏见。有人认为宗教属于封建迷信,会毒害人的思想。也有的人认为,佛学是避世之学,是懦弱者的庇护所,是胆怯者的温柔乡,是失去勇气之人逃避现实的地方,是遇到挫折之人回避问题不负责的表现。其实这这想法都是大错特错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佛教能流传至今,有被统治阶级利用的因素存在,用宗教来麻醉人民思想,但佛教所宣传的许多教义,却表现出对生命意义的透彻认识,让人学会放下执着,淡泊欲望,所以对人还是有许多积极意义的。而短短的《心经》就能把佛的智慧表述无遗,那么《心经》中的佛家智慧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学会面对诱惑
《心经》中所说的“空”和《金刚经》所说的“无相”,都是要让人不要执迷凡俗,从而超凡脱俗。古人也曾说过“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坠。”意思是说,只有超脱对凡俗的执着,心无所住,看透得失成败名利诱惑,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入世,否则则会因为世俗的许多执着所所束缚,而导致堕落。所以《心经》是要让人学会不去执着。
二,学会看清自己
《心经》中说“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此句的意思是将自己的内心置于“空性”之境,充分认识人的见闻感受,这些都是执着于本心而生,只有认清“空”的境界,才算是认清了自己,只有认清了自己才能认清世界。古语云“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只有看清自己的本体了本心,才算是看清自己,只有清楚明了了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才能从容的出世入世。
三,学会放下执着,看清得失成败
《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说世间的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以及感受思想,都是源于主观的感知,如若能放下这种主观思想,那么一切便都变得不那么无法释怀了。便没有他有我无的嫉妒心,也没有大小多少的分别心,也没有得失成败的执着心了。将一切都能看得通透,又怎么还会有得失成败的苦恼呢?所以明代文学家陈继儒说“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意思是说,佛是个了却烦恼与欲望的神仙,人们虽然自视聪明无比,却不知凡事放下便不会再有苦恼。但若是心中还有能够挂怀放不下的事,那便是还未真正的放下。
以上便是《心经》要教会我们的智慧,也是佛的智慧。最后奉上六祖惠能的偈语来作为此篇的结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