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中的般若,因缘际会是空,怎么
2023/4/9 来源:不详《心经》讲“空”,讲得到“空”的方法,简单的几百字只是一个概括,更加深刻的知识概念在三藏十二部中,尤是其中的大乘《般若经》,这篇文章从其他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来看看“空”。
首先说一个概念,“假名”。佛说的所有“法”是建立在一个“假名”基础上,为了方便说法才用各种文字符号概念加以阐释,目标是让大家通过这些媒介明白最本质的含义,所以说是“假名”,让我们不要执着于文字表面的意思。这有些类似老子说的《道德经》,老子想解释“道”,可这个概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才强名曰道。假名的概念正是这样,这是一个方法,渠道,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
在基于“假名”概念之上,我们从相续假上看空,世间没有什么不是相续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父母,是祖父母,是曾祖父母等等,我们又会有后代,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成就了这个大千世界。世间万物都如此,生生不息,缘起性空,因为有这个缘在,所以大家聚在一起,可以往一个大方向进行事情,可这个“缘”从空里面出来,也终将变成空。相续上的“空”,是一条漫长的时间线,在这个时间线上谈论“空”,根本上认知。
从循环假上看“空”,时间线在那里,还有一个因果的关系,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这是大自然的永恒规律,是超出时间和空间的不变真理。循环的概念是因果,明白一切相皆是眼前相,都是各个元素之间的分裂组合,从这样角度去看问题,所以“空”是变化且循环具有因果的。
从和合假看“空”,人是有各种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也许在很多年前在另一些物质里,经过不断地演化,不断的运动所以今天组成了我们这副身体。皮肤一部分,毛发一部分,骨头一部分,肉一部分,明白这些概念我们就不会太执着这一副“皮囊”,会更好地把这具“皮囊”该有的价值发挥出来。再比如我们用的手机,也是由各个零件构成的,这些零件最开始可能在深山里,甚至是在虚无的宇宙里,这样想来,“空”包含一切,这一切的“有”和“无”都从此中出来。
从相对“假”看“空”,凡事物之间都是相对而言的,一个女人,年轻的时候是妈妈的女儿,多年以后,她有了女儿,也做了妈妈。所以“妈妈”和“女儿”是相对的称呼,是为了伦理生活而定义出来的“假”。
从相状“假”看“空”,相状就是每个人看到形形色色的各种现象,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比如有人喜欢吃“咸”,在他看来人间美味,有人不喜欢,在他看来人间糟粕。所以每个人的相状感受是不一样的,相状是假的,只是我们的分别心在造作罢了。
从名词“假”来看空,这就是最开始说的“强名曰道”。只是为了更好地区分才产生的各种说法,比如一个女子,年轻时叫做“小姐”,嫁人了叫做“太太”,更大叫做“老太婆”,实际上是说得是一个人,但是不同年龄上去说,会让人心生不悦,这是因为我们被这些“概念”困住了。识的“真空”的人不会愤怒,不会计较,因为不觉得这有什么事情,精力会更好地放在该做的事情上面。空里面是本来面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从认知上看“空”,这个从当前流行词汇的变化可以很好地理解,以前说女孩子对男孩子说“你是个好人”,男孩子会觉得高兴,她认可我了,可是现在这却成了拒绝人的词汇。认知上一直在变化,对美丑,好坏,真假的认知各个人都不一样,所以“空”就是没有分别心,把最根本的样子体现出来,缘起性空,照见我是空的,也就是“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