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石窟考察行纪千年安岳石刻正在苏醒
2024/9/22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www.txbyjgh.com/axhd/m/3094.html
安岳石窟/考察
10.13日,自驾抵达中国柠檬之乡、中国石刻之乡~安岳。
△柠檬园遍布乡野
安岳县隶属四川省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成都与重庆的直线中点,誉“成渝之心”;安岳县北周建德四年置普州及安岳县,州、县同治一城,取“安居于山岳”而得名。
△柠檬之乡
境内安岳石刻“古、多、精、美”,“上承敦煌,下启大足”,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又有“中国佛雕之都”之称。
△路边的大柚子
安岳石窟开凿于启始于南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年),盛于唐宋两代,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几乎每个乡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遗址。
△安岳代表性石刻分布图
安岳石窟除少数遭受自然人为破坏妆彩外,大部分保存完好,特别是宋代造型更是达到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安岳石窟已被列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华严洞在中国不止一个,因供奉华严三圣而得名(中坐毗卢遮那佛,左右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但当你细品完安岳的华严洞后,相信会带给你不同感触和震撼。
华严洞造像仪态端庄稳重,开凿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年),毗卢佛头戴宝冠,身穿袈裟,面颊丰润,两耳下垂,双目半睁,神态严肃,趺坐于莲台上,手作法指,似在讲经说法;两侧文殊、普贤头着饰有化佛的宝冠,身穿通肩袈裟,胸前缀饰璎珞,面目慈祥端庄,分别盘腿安坐于青狮、白象的背上。
大般若洞,洞中正壁刻一佛二菩萨,两廊分三层,下层列十八罗汉,中间是廿四诸天,上层塑十童子,在正中佛像后壁,有两龛李耳和孔丘的浮雕塑像,属典型的三教合一的同窟造像。洞顶刻有一个直径为2.2米的“人丫”字,现该字尚无令人信服的注音和释义,“两个人字颠倒颠,认到了你就是活神仙”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之谜。
△孔雀洞主窟
孔雀洞石窟主尊为佛母孔雀明王头戴化佛冠,结跏趺坐于孔雀背上。四臂,左边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吉祥果;右边第一手举于胸前,手指已残。左右侍立二天王。后壁墙上雕饰供养天人及帝释天大战阿修罗的场景。
岁月流转,曾经香火繁盛的孔雀寺变得萧条破败。当年孔雀洞能保存下来,全靠一户洞外的人家。文革时期人们说要炸毁孔雀洞,但由于这户人家居住于此,孔雀明王洞连着其厨房无法单独销毁,所以孔雀洞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孔雀洞后山顶上,原报国寺大殿外,建有一高台基单檐式经目石塔,塔高15米,分八方三层,每层各有亮柱八根,柱分八面,有六面各刻一佛经经名,计有亮柱二十四根,共刻佛经名一百四十四部,字迹古朴,书法流畅。塔身四方各层上壁,浮雕结跌坐小佛像一尊,共计二十四尊。古塔古朴庄严,雄伟挺拔,呈晚唐建筑风格。保存十分完好。
驱车前往茗山寺,峰回路转、坡陡弯急且道路狭窄,需谨慎驾驶。越是不容易到达的地方,意味着人迹罕至;不仅如此,在安岳我们所参观的摩崖石刻不断的刷新着我们的认知,同时也不断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这是近代千手观音,村民烧香拜佛的地方
茗山寺其中一龛摩崖石刻位于室内,进山后靠右手逆时针第一座建筑便是,平时铁将军把门(上锁),要想进入得找寻文管员开门;室外部分沿半山腰次弟分布,造像高大、精美,震撼心灵。
△室内:观音堂-观音大势至菩萨站像龛
观音大势至菩萨站像龛,俗称观音堂。正壁左刻观音菩萨,右刻大势至菩萨站像。全高均在6.2米,头高1.3米,面部丰满,衣着华丽,雍容华贵。窟内另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十二圆觉菩萨及供养人等圆雕像十余尊,很多头已不在,为清代所刻。
△可恨的盗贼!这是仅存的两尊有佛头的造像
△毗卢遮那佛立像
毗卢遮那佛立像,像高6.3,头高1.3米,头戴化佛高冠,身穿通肩垂地袈裟,目光下视,两手结金刚合掌印于胸前。以近乎圆雕的形式摩崖刻在绝壁之上。该像比例适度,线条简练流畅。唐武氏以来,各在刻弥勒大佛较多,如此巨大的毗卢遮那佛摩崖造像实为少见。
△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龛正中刻文殊师利造像,高5米,头高1.3米,头戴五佛高冠,右手平置于胸前,左手托经书外伸1.5米,经书重达数百公斤,百年不倒,全靠2.3米的垂地袈裟支撑,胸前有稀疏璎珞装饰,线条柔和,富于质感,浑厚古朴。
窟后壁小圆龛刻有7厘米的化佛8尊,窟楣上方刻有“现师利法身”五个大字。《文殊师利涅槃经》称,文殊有大慈心,智慧第一,推为众菩萨之首。作为佛的胁侍菩萨,其造像比较普遍,但5米以上的文殊尊者却比较罕见。
△观音、大势至菩萨坐像龛
观音、大势至菩萨坐像龛。窟内观音、大势至二菩萨结珈趺坐于金刚座上,像高4.5米,头戴华丽镂空宝冠,身着通肩袈裟,面颊圆润,神态安祥。
技艺高超的镂空雕刻,虽经历了千年,其华丽程度,技法的细节和繁复程度令人惊叹!看到砂岩上渐渐逝去的痕迹,真的很担心,若干年后他们的容颜不在,那将是石刻艺术史上的遗憾,还好我们现在可以用图像将其保存。
△毗卢佛、东岳大帝合龛
毗卢佛、东岳大帝合龛。龛正中坐像左为东岳大帝,头载道冠,身穿广袖道袍,倚坐于金刚座上。道教说他是玉皇大帝的孙子,掌管人间生死之神,民间修东岳庙广为供奉。右为毗卢遮那佛,是佛教“法身佛”,华严宗主尊,头戴宝冠,螺髻微露,双手结智拳印,结珈趺坐于莲台之上。两像均高4米,座高1米,表情睿智肃穆。
安岳塔坡在全国石窟造像中名不见经传,甚至有90%以上的人可能都从未听说过。可在石窟爱好者或者文史发烧友心目中,塔坡摩崖造像却并不陌生,更是许多访古爱好者心心念念的白月光。
塔坡原是因山顶有一座清代的塔而得名,现在塔已不存,这座山有一个极美的名字——云鹫山。
推开吱吱呀呀的木门,华严三圣就安静祥和地坐在这里,等待了千年。除了惊艳动人,我想不出其他词来概括此刻的心情,这应当是我在安岳见过Zui美的华严三圣,没有之一。
中间为主尊毗卢舍那佛,左侧是文殊菩萨,右侧普贤菩萨!不同于大足石刻和毗卢洞佛祖寺等处的繁复,华美的宝冠与简练流畅的衣纹对比,简繁得当,将宋代的素雅审美体现到极致。
主尊毗卢舍那佛,头冠精细繁复,面部圆润,弯眉细目,垂帘下视,鼻头饱满,双手在胸前挽智拳印。
宝冠上有一尊化佛,头部已毁,据推测应该是柳本尊,虽然柳本尊从未到过安岳,但他死后至宋朝,他的造像在大足和安岳地区却常以佛的形象出现,可见川密教辐射范围之广,民间信众之多。
石刻造像中开脸是人物雕刻中Zui为关键的一环,往往关乎着作品的价值和美感的表现。这两尊造像开脸技艺,个人以为是安岳所有的华严三圣中Zui精美的,工匠如此准确的刻画表达了人之神韵,还不失佛性。仅惊鸿一瞥,细眉凤眼间却是无限悲悯。于芸芸众生,这是慰藉心灵的力量!
左侧文殊菩萨,右手举经,左手抚膝,颔首低眉,与毗卢遮那佛的完全是不同的神态,多了份温婉端庄,却同样充满悲悯慈和。
塔坡摩崖造像精彩绝伦,绝对称得上是川渝乃至同期全国石窟造像艺术Zui高水平的代表之一。宋代工匠登峰造极之技艺令人叹服。
△真人般的肤质感,嘴唇线条自然
右手普贤菩萨造像,由于后期修复,可见其精美程度与宋代工艺相去甚远。
在三尊主像后的岩壁上,还凿有不少圆龛,每个圆龛里面有一尊小的坐佛,只是有些风化了,面目已经模糊。
圆觉洞造像分布在云居山南北两面,北崖造像区有分龛而刻的西方三圣像,其特点是开大龛造大像,每窟高约六至七米,造像精美,气势不凡。
△舍利塔
第一窟。舍利塔,共十三层,每层设小龛,供一尊小佛,塔刹由三个圆轮组成,为晚唐密檐式摩崖佛图。
△净瓶观音像
第十一窟,净瓶观音像,长方形拱顶,高7.3米,宽4.7米,深3.5米,主像手持净瓶,为观音菩萨。
△工艺精湛的璎珞
在净瓶观音像左右壁各刻一飞天。
△飞天
△供养人
△阿弥陀佛立像
第十六窟,阿弥陀佛立像,此龛亦称释迦拈花微笑佛龛。
△大势至菩萨像
第二十二窟,大势至菩萨像,始于北宋元符年间(公元年),成于公元年,耗时九年,其造型具有浓郁的唐代遗风。此龛俗称莲花手观音龛。
圆觉洞石窟,建于北宋年间(公元-年),洞窟依据《大方广义圆觉了义经》而刻。
圆觉洞内菩萨头部均被毁,现在所见佛头均为八十年代补做,不过菩萨身上的衣袂及璎珞极为精美。
△希夷炼丹处
希夷炼丹处。陈抟别称希夷先生。
在圆觉洞南岩的五代造像题材多达27种,首次出现了“十六罗汉”、“毗沙门天王”、“地狱经变龛”、“地藏菩萨与十王变”等新内容。其造像小巧玲珑,神情潇洒,衣饰简练,衣纹细密。但因风化严重,在此就不过多赘述。
千佛寨,唐代名“栖岩寺”,清代康熙年间更名“千佛寺”。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沧桑,几经兴废,至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将仅存的大雄宝殿付之一炬。现在这里没有了寺庙,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几千尊造像,故群众又称它为千佛寨。
千佛寨共保存下来大小窟龛个,造像余身,在安岳石窟中属于规模较大的。大部分造像是唐代风格,窟龛中有多处唐开元、天宝年号题记。
由于开凿在砂岩上,有些造像风化严重,大部分题记也已模糊不清。
千佛寨绿树成荫,只是如此攀附的藤蔓,对石窟来说究竟是保护还是破坏呢?
旅行中
我们总会被一些瞬间击中,
在某一个恰到好处的远方,
在某一个恰到好处的时刻,
它们来得毫无防备,
却总是一击即中;
有一些远方
总在某些时刻变得熠熠生辉,
惊鸿一撇,惊艳了整个世界,
一路阳光,照亮了陌路穷途;
很多年之后想起,
依然会热泪盈眶,
而这一次,
我想把那些熠熠生辉的时刻,
通通装进你的远方!
----尤松
西安行者驾到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出品
未来我们还想去更多地方,看更多风土人情,交更多朋友,邂逅更多精彩,偶遇更多如你我般志同道合的行者,越玩世界越大,越走远方不远…
在路上
每个人都是行者
行者驾到·远方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