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天全年阅藏法会播报

2024/8/18 来源:不详

刘军连医生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47810.html

1

阅藏内容记录

早课

《大般若经》卷、卷

上午

8:03-11:10,分钟

《杂阿含经》卷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第十。

下午

14:00-15:52,分钟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卷第十二。

拜忏

2

阅藏分享

法师开示

1、师父:

二五三:尊者优陀夷因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骄慢故,多次拒绝说法,是为尊者优陀夷尊者敬法故!(吾辈当思:求法者以何心求法方能受益?)。

二五四:重要语句摘录,佛告二十億耳: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缓,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

2、师父:“苦自作者,此是无记。苦他作者,此亦无记。苦自他作,此亦无记。苦非自非他,此亦无记。”这里的“无记”非是善恶无记中的无记的含义。应与十四无记的无记含义相同。十四难也被称为十四无记。是戏论故佛不答。外道十四难句,佛不答之。一、世界及我为常耶?二、世界及我为无常耶?三、世界及我为亦有常亦无常耶?四、世界及我为非有常非无常耶?五、世界及我为有边耶?六、世界及我为无边耶?七、世界及我为亦有边亦无边耶?八、世界及我为非有边非无边耶?九、死后有神去耶?十、死后无神去耶?十一、死后亦有神去亦无神去耶?十二、死后亦非有神去亦非无神去耶?十三、后世是身是神耶?十四、身异神异耶?问曰:若佛为一切智人何不答此十四难?答曰:无此事实,故不答。诸法有常无此理,诸法断亦无此理,以是故佛不答。譬如人问构牛角得几汁之乳?是为非问。不可答也。出智度论二,俱舍论十九。

3、师父:杂阿含经卷十一(二七七),此经说戒、观、专精、定(三昧、一心)、慧、解脱的修行次第非常清晰,特别的地方是在此次第中,观在定前,慧在定后。经文:「云何不律儀?眼根不律儀所攝護。眼識著色,緣著故,以生苦受;苦受故,不一其心;不一心故,不得如實知見;不得如實知見故,不離疑惑;不離疑惑故,由他所誤,而常苦住。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不律儀。「云何律儀?眼根律儀所攝護。眼識識色,心不染著;心不染著已,常樂更住;心樂住已,常一其心;一其心已,如實知見;如實知見已,離諸疑惑;離諸疑惑已,不由他誤,常安樂住。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律儀。」

4、师父:(二八一)经,此经说:六触入处律仪→三妙行、四念处、七觉分之次第:六触入处律仪→三妙行→四念处→七觉分。还涉及:念觉分(四念处)→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息觉分(轻安)→定觉分→舍觉分(舍贪——爱喜、喜贪。又如(二八二)经说:“离厌、不厌舍”——这个舍是离了厌和不厌的。因为有喜贪,才会有厌、不厌)。这是(二七七)经所说戒、观、专精、定、慧、解脱的修行次第的详细内涵。

经文:縈髮目揵連白佛言:「瞿曇!諸弟子有法,修習多修習,令明、解脫福利滿足者不?」

佛告縈髮目犍連:「有七覺分,修習多修習,明、解脫福利滿足。」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有法修習,能令七覺分滿足不?」

佛告縈髮目揵連:「有四念處,修習多修習,能令七覺分滿足。」

縈髮目揵連白佛:「復有法修習多修習,令四念處滿足不?」

佛告縈髮目揵連:「有三妙行,修習多修習,能令四念處滿足。」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復有法修習多修習,令三妙行滿足不?」

佛告目揵連:「有六觸入處律儀,修習多修習,令三妙行滿足。」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云何六觸入處律儀,修習多修習,令三妙行滿足?」

居士分享

5、居士:於所可樂法,心不应著,断除贪故;所可瞋法,不应生瞋,断除瞋故;所可癡只去,不应生癡,断除癡故。於五受陰,當觀生滅;於六觸入處,當觀集滅;於四念處,當善繫心。住七覺分,修七覺分已,於其欲漏,心不緣著,心得解脱;於其有漏,心不緣著,心得解脫;於無明漏,心不緣著,心得解脫。

6、居士:佛言:头衣烧燃尚可暂忘,无常盛火应尽断!。这个话佛从一七七至一八六强调了十遍。

7、居士:雜阿含经卷第十二:何法无故无生?何法灭故生灭?即正思唯,起如实无间等,有无故生无,有灭故生灭。

8、居士:魔作是念:“沙门瞿昙知我是魔。”而白佛“瞿昙,眼触入处,是我所乘;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是我所乘。”

复问:“瞿昙,欲何所之?”

佛告恶魔:“汝有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若彼无眼触入处,无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汝所不到,我往到彼。”

9、居士:《杂阿含经》卷10之:此是何等业报,得如是威德自在耶?此是三种业报,云何为三?一者布施,二者调伏,三者修道。

10、居士:于所取法随生味著顾念即长苦。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縛心,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譬大樹根幹、枝條、柯葉、華果,下根深固,壅以糞土,溉灌以水,彼樹堅固,永世不朽。如是,比丘!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心縛,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若於所取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厭觀,心不顧念,無所縛著,識則不驅馳、追逐名色,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處滅,六入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則純大苦聚滅,猶如種樹,不隨時愛護令其安隱,不壅糞土,不隨時溉灌,冷暖不適,不得增長。

11、居士:世尊说如何思维无我,我所。

有異比丘獨靜思惟:「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從禪覺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一靜處,作是思惟:『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法是我?我於何住?』」佛告比丘:「今當為汝說於二法。諦聽,善思,云何為二?眼色為二。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是名二法。比丘!若有說言:『沙門瞿曇所說二法,此非為二,我今捨此,更立二法。』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緣眼、色,生眼識。

「比丘!彼眼者,是肉形、是內、是因緣、是堅、是受,是名眼肉形內地界。比丘!若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津澤、是受,是名眼肉形內水界。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明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火界。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輕飄動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風界。「比丘!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如是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等諸法非我、非常,是無常之我,非恒、非安隱、變易之我。所以者何?比丘!謂生、老、死、沒、受生之法。「比丘!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是故,比丘!於空諸行當知、當喜、當念:『空諸行常、恒、住、不變易法空,無我、我所。』譬如明目士夫,手執明燈,入於空室,彼空室觀察。

「如是,比丘!於一切空行、空心觀察歡喜,於空法行,常、恒、住、不變易法,空我、我所。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諸法無我、無常,乃至空我、我所。比丘!於意云何?眼是常、為非常耶?」答言:「非常。世尊!」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答言:「是苦。世尊!」復問:「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世尊!」「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如是多聞聖弟子於眼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12、居士:世尊说中道。

『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計於我,此苦生時生、滅時滅。迦旃延!於此不疑、不惑、

迦旃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若受即自受者,我應說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則他作,若受自受他受,復與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說,若不因自他,無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說。離此諸邊,說其中道,如來說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13、居士:世尊说为何不离欲贪会有忧悲苦恼。

佛問低舍:「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於意云何?若於色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念、不離渴,彼色若變、若異。於汝意云何?當起憂、悲、惱、苦為不耶?」低舍白佛:「如是,世尊!若於色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念、不離渴,彼色若變、若異,實起憂、悲、惱、苦。世尊!實爾不異。」

14、居士:世等说无常想能建立无我想。

諸比丘!云何修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若比丘於空露地、若林樹間,善正思惟,觀察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如是思惟,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所以者何?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

15、居士:阿含经中的大乘的思想。

世尊!所謂世間空,云何名為世間空?」佛告三彌離提:「眼空,常、恒、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爾,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空,常、恒、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爾。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空世間……云何為世間?謂六內入處。云何六?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燄,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餘身分,

永棄丘塚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為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处。

16、居士:尊者优波先那示现了无我的人无畏惧。还给后人留一个防蛇毒的咒。

時,尊者舍利弗於近處,住一樹下,聞優波先那語,即詣優波先那所,語優波先那言:「我今觀汝色貌,諸根不異於常,而言中毒,持我身出,莫令散壞,如糠糟聚,竟為云何?」

優波先那語舍利弗言:「若當有言:『我眼是我、我所。耳、鼻、舌、身、意。耳、鼻、舌、身、意是我、我所。色、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法是我、我所。地界,地界是我、我所。水、火、風、空、識界,水、火、風、空、識界是我、我所。色陰,色陰是我、我所。受、想、行、識陰,受、想、行、識陰是我、我所』者,面色諸根應有變異。我今不爾,眼非我、我所;乃至識陰非我、我所,是故面色諸根無有變異。」

17、居士:世尊难波旬之偈很难看懂。

爾時,天魔波旬即說偈言:

「若常有我者,   彼悉是我所,

一切悉屬我,   瞿曇何所之。」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言有我者,   彼說我則非,

是故知波旬,   即自墮負處。」

18、居士:六魔鈎。

云何為六?眼味著色,是則魔鈎,耳味著聲,是則魔鈎,鼻味著香,是則魔鈎,舌味著味,是則魔鈎,身味著觸,是則魔鈎,意味著法,是則魔鈎。若沙門、婆羅門眼味著色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魔鈎鈎其咽,於魔不得自在。

19、居士:二四一本经叙说六根缘六尘为结所系法;欲贪是结法。

什么叫结所系法呢?就是眼缘色、耳缘声、鼻缘香、舌缘味、身缘触、意缘法,这就叫结所系法。什么叫结法呢?就是欲贪,这就叫结法。

20、居士:杂阿含经卷第十一:(二七九)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此六根不調伏、不關閉、不守護、不執持、不修習,於未来世必受苦报。

何等為六根?眼根不調伏、不關閉、不守護、不修習、不執持,於未来世必受苦报;耳、鼻、舌、身、意根亦復如是。

3

全年阅藏进度

1、已完成《大般若经》1-卷

2、已完成《大方广佛华严经》1-80卷、《佛本行集经》1-60卷、《方广大庄严经》1-12卷、《佛说众许摩诃帝经》1-13卷、《金色童子因缘经》1-12卷、《本事经》1-7卷、《大方等大集经》27-30卷、《过去现在因果经》1-4卷、《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第一至第三十、《正法念处经》卷第一至卷第七十、《杂阿含经》卷第一至第十二。

3、已完成《中本起经》、《佛说义足经》、《摩诃摩耶经》、《莲花面经》、《大般涅槃经后分》、《迦叶赴佛般涅槃经》、《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佛说法常住经》、《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四十二章经》、《佛说进学经》、《佛说四不可得经》、《佛说法律三昧经》、《佛说演道俗业经》、《佛说分别缘生经》、《佛说胜义空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说法身经》、《佛说十号经》、《佛说懈怠耕者经》、《十善业道经》、《佛临涅盘记法住经》、《佛说法灭尽经》、《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五苦章句经》、《佛说杂藏经》、《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佛说较量寿命经》、《天请问经》、《佛说布施经》、《佛说頞多和多耆经》、《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佛說諸德福田經》、《佛說阿難四事經》、《佛說賢者五福德經》、《佛說堅意經》、《佛說盂蘭盆經》、《般泥洹後灌臘經》、《佛說護淨經》、《佛說梵摩難國王經》、《弟子死複生經》、《佛說出家緣經》、《佛說八師經》、《長爪梵志請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佛說四天王經》、《佛說呵雕阿那鋡經》、《佛說三品弟子經》、《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佛說阿鳩留經》、《佛說長者子懊惱三處經》、《佛說越難經》、《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佛說貧窮老公經》、《佛說栴檀樹經》、《燈指因緣經》、《佛說除恐災患經》、《佛说奈女祇域因缘经》、《佛说德护长者经》、《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佛说嗟韈曩法天子受三皈依获免恶道经》、《佛說耶祇經》、《佛說戒消災經》、《佛說父母恩難報經》、《佛說孝子經》、《佛說善生子經》、《佛說九橫經》、《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佛说孛经抄》、《辯意長者子經》、《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佛說自愛經》、《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佛说灌顶王喻经》、《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二》之《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阿难七梦经》、《佛说分别经》、《佛说五恐怖世经》、《普贤行愿品》、《佛说阿含正行经》、《佛说阿难同学经》、《罗云忍辱经》、《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比丘听施经》、《佛说五王经》、《大宝积经卷五十六-大宝积经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一》、《大宝积经卷五十七-大宝积经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二》、《佛说孙多耶致经》、《佛说五无反复经》、《所欲致患经》、《十二品生死经》、《佛说身毛喜竖经》、《佛说四愿经》、《佛说四自侵经》、《佛说末罗王经》、《佛說大迦葉本經》、《龙王兄弟经》、《佛说五王经》、《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佛說略教誡經》、《佛說法受塵經》、《佛說猘狗經》、《佛說群牛譬經》、《佛說大魚事經》、《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犍陀國王經》、《佛說旃陀越國王經》、《佛說摩達國王經》、《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三》、《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四》、《普達王經》、《佛說摩鄧女經》、《盧至長者因緣經》、《佛說佛大僧大經》、《佛说兴起行经》、《浴佛功德经》。

4、拜《占察忏》55次。拜《大藏佛经经名总持法》2次。

邯郸西古寺全年阅藏现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7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