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消文25
2022/6/24 来源:不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大乘基撰
原文忍即于境所有无嗔精进审慧。此有三种。一耐怨害忍。谓遇他害应作是思。此我先业。今若不忍更作苦因。便非爱己成自缚害。又自他身性皆行苦。彼无知故增害我身。我既有知宁增彼苦。声闻自利尚不苦他。我既利他应忍他害。
作此思已应修五想。一念彼于我无始长时或为亲属或为我友。应舍怨害住亲善想。二念托众缘唯行。唯法都无有我。谁为怨害。应舍有情住唯法想。三念彼生长自性无常。我极报怨不过断命。谁有智者于彼身命生死法中而欲更杀。尚不应起染浊之心。况复加害。应舍常坚住无常想。四念衰盛者皆为三苦恒所随逐。我今于彼应设方便令永舍离。何容更苦。应断有乐住有苦想。五念求菩提本为生类。应与义利摄受为亲。何容今者返加怨害。应舍于他住摄受想。自无愤勃不报他怨。亦不随眠流注相续。故于怨害皆能忍受。
:
忍即是对人和事始终保持不嗔恨的智慧。忍有三种,一、耐怨害忍(忍耐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和伤害):受到别人的伤害时应作这样思维,这是我以前造的身口意三业感果,如果现在不忍就会成为未来苦果的因。这时不忍非但不是爱护自己,反而是把自己捆缚起来伤害自己。另外,自己和伤害自己的人从本性来讲,实际上一直都处于无明的行苦当中。他没有智慧所以还在伤害我,我既然是有智慧的人,怎能增加他的苦呢。声闻乘的人修学目标是自利,尚且不会伤害别人,我是学菩萨乘的,修学目标是利他,更应该忍受别人的伤害。
作这种思维后应该有五种想:一是思维这个人与我生生世世以来或者做过亲属或者做过朋友,应该舍掉怨害想,安住在亲人和善友想中。二是思维众缘所生法都只是变化的行法而已,一切法都无我,不存在谁怨害谁。要舍弃有真实有情的想而安住在只有法的想中。三是思维人的一生本来是无常(死),再严重的伤害也无非是断他的性命。有智慧的人知道人的性命本来会结束,那你又何必杀他呢。学佛的众生不应该生起染污心,更何况要加害他呢。要舍掉人是有常是坚住的想法,住在性命无常的想法里。四是思维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是在三苦中流转。我应该施设方便让众生学佛永远离开三苦。怎么能使他更苦呢。所以应该断除世间有乐的想法,住在人生是苦的想法里面。五是思维修行成佛是为了救拔众生,给予众生帮助和利益,对待众生像自己一样,哪能容许自己怨恨伤害众生呢。应该舍掉是“他”的这种念想,安住在自他不二的想法里面,这样自然没有愤怒,不会报复他的伤害。也不会忍而不发,将怨恨持续留在内心。如果能这样想对于怨害就都能忍受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