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天天读第4章02
2023/4/4 来源:不详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前面说过,读《道德经》要有仔细断句、古文字学、禅修三方面去理解。汉代虽然道家思想非常重视,但是儒生已经登堂入室了,在庙堂之上横扫八荒,道家经卷都是他们解读的,比如孔子删改的《周易》、《诗三百》的,《道德经》的解读,儒家注释的版本不可取,多是以儒解释道,有种学术霸凌的味道。
儒家的儒生,自己没有什么历史传承,有改别人东西的习惯,从孔夫子开始创风气之先,这个习气一直都没改,甚至变本加厉,所以,读古书,不要太相信儒生经手的东西。比如《史记》,司马迁也是有抱负的,他的老师叫晁错,你懂得。司马迁尚且难免,余流更甚。古文献戕害删改之弊,始作俑者是何人哉。
罗列一下《道德经》的版本(《道德经》即《老子》):
《道德经·王弼本》,目前印刷本都采用这个,汉代官学课本。
《道德经·河上公本》,王弼本的母本,出自齐稷下学宫一脉。
《老子·想尔注》,早期道教给弟子、信徒讲课用的。
《老子·真本》,也叫桐柏宫仙本,估计是道教隐仙派传下来的注释本,隐仙派创始人正是那个在伊尹,老子的传人。这个版本和其它的版本区别都很大,值得重视。
《道德经·帛书本》,当代长沙马王堆出土。
《道德经·郭店楚简本》,当代出土的楚简,时间上最早。
《老子道德经解·憨山注释本》,明代大哲憨山注释,可取颇多。
以及《道德经》严遵本、敦煌本等。
《道德经》最好的版本,就是最贴近老子原著、被串改最少的版本,
理解了道冲第一句,第2句老子是举了几个例子,比较好理解了。书归正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这句,是老子禅修的心得随笔,就像道藏里面吕纯阳、张紫阳、魏伯阳、长春子丘处机他们,会经常写下心得,禅修的心境,很多佛经不也是如此?所以没有实修经历的读《老子》会有点费解,或者根本无法理解,就像佛经也是,比如: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简单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很难。读《老子》也是如此。上面这句,通禅修的,就好理解了,怎么能了解“道”的境界呢?——
挫其锐,身体放松(去掉身体的僵硬);
解其纷,思想澄静(丢掉纷乱的颠倒妄想);
和其光,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日月星三光,出入息光的出入,糅合在一起,无我无内无外);
同其尘。与天地之气同存,天与人合一之意。
湛兮,似或存,对应前文一个“渊兮”,都是用水深厚的样子,天空深厚的样子,来形容境界得定的时候,也就是是《心经》说的“行深般若密多”,一个意思,就会生出离生喜乐,冥想中的境界,身体、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如梦幻虚境,若亡若存,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
这一段,各种注释,尤其那些儒生们的解读,不看也罢。
:
湛,本意沉,沉入水中,也有引申厚博绵长的意思,《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子孙甚湛。”(子孙们绵延无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