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般若,般若智慧从何产生,不要错用了

2025/5/16 来源:不详

人生有些事,全靠自己想开。别人的千言万语,不及自己豁然开朗。别人想的在透彻,终究无法代替你去承担什么。痛,是自己痛,累,也是自己累。就算别人能懂能理解,但最终收拾残局的,还得是自己。所以,佛法再殊胜,还要自己去证悟。

弘忍大师云:“守心是修行第一要法”,也就是守本真心,守住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守住了,统统皆是幻,一切就解决了,歇即菩提。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真?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

经云:“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一切就是一,一就是一切,来去自由自在,心的本质在于无阻无滞,通达万物,这就是般若。“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任何般若智慧,都是从人自己的本性中产生,不是从外面而来,不要错用了心思,这就叫做真性自用,一样真了,一切都真。

佛子无论在什么境界,每一念之中都没有愚痴的知见,常以智慧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就是修行般若的法门。如果,有一点点愚痴的念头,般若就断绝没有了;有一点点的聪明,般若就会产生。世人因为愚迷沉重,无法认识般若智慧,口里常讲般若,心中却常常愚迷不明。般若是没有形状相貌的,人的智慧心就是,这样理解就叫般若智慧。

迷途的人只在口里念诵佛法,当他念诵的时候,没有放下妄想是非之心。如果即念即行,这就叫做真正的佛性。明白了这个佛法道理,就是般若法。修习这个佛法,就是般若行。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心念迷误,就是凡夫。放下迷误,当下的心思明白,懂得了就是佛;心思执著于世俗境界,就是烦恼。放下烦恼,当下心念离开了世俗之境,就是觉悟到了佛性。所以,凡夫就是佛,烦恼就是觉悟佛道。

很多佛子读佛学文章,像走马观花一样,看了就看了,看了就过去了,这也不能说不对,不为所住吗?但是,看到适合自己的佛学文章,与自己的心产生了共鸣,就要结合自己的见解分析,把他人分享的正确知见,成为自己的心得,放下迷痴,显现自己具足的本性般若智慧,能够真性自用,才是真正的读文章。没有白白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反之,读文章不能为自己所学,还不如用这些时间,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呢?

高僧大德讲解的再好,您不能从中领悟其中的妙义,就不能放下自身的迷误得到解脱,就不能改变自己。没有改变自己就是没有进步,没有精进修学佛法,存有懈怠的心里。作为真心修学的佛子,您一定要明白,谁也改变不了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修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哪些经典比较欢喜,就多看几遍,多读几遍,细心地进行真心感悟。如果,一时难以感悟,就用笔做记录,有时间慢慢的去感悟,真心感悟到了,才是自己的,才是自性的。佛说:“自性生万法”,日日精进,天长日久,您就是大智慧人,您就是佛。

目光所向,皆有晴空,心中广阔,自有天地。彼岸花开得再艳,终究不是属于自己的风景。心纯净,宛如开在心头的花,是人生一道永不凋谢的风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9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