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和咒并不完全相同,别傻傻分不清问

2025/5/11 来源:不详

学佛的人都知道,佛经与咒言,从本质上说,都是佛教的修行法门,其目的都是教世人如何出离世间苦海,成就佛道。

但是,如果你认为经就是咒,或咒就是经的话,那你就错了,因为经和咒尽管都是佛教的修行法门,但是经和咒毕竟有着太多的不同,甚至可以说,经和咒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修行系统,不但是概念上有所不同,其使用范围不完全一样。

先说经,佛教中的“经”,指的是契经,梵语称为修多罗,所谓的契,讲的是上契诸佛妙理,即一切诸佛所讲的不可思议的觉悟成佛法门,下契无量众生之根机,经是线的意思,具有贯穿法义,使其不散失之意,与纬相对应,即纵向贯穿。

因此,佛教的“经”,按照佛教的理论,大致有以下五种含义,即:

一、“涌泉”,说的是“经”所诠释的义理与义趣无穷,就像泉水一样不断地往外涌出,很有摄受力,让人愈读愈有味道,而“经”除外的典籍往往无法比拟。

二、“出生”,指的是“经”能生出一切微妙善行或善念,就好比本心或本体一样,能生成一切幻象,因此,一切众生读经或听经之后,其心或行往往更加透明彻底,不生恶念恶业,也就是将自身性德引发出来。

三、“绳墨”,强调的是“经”具有衡量或判定是非或善恶标准的功效。

四、“显示”,即彰显真理、真相之意。

五、“结鬘”,指的是贯穿诸法之意,即通透世间内外一切规则,所有的各法都超不出“经”的范围。

以上这五个内容就是佛教所讲“经”。

再说咒,所谓的“咒”,梵语称为陀罗尼,指的是佛或菩萨的真言与总持,按《密教发达志》的说法是:

“陀罗尼者,总持之义也,外道所无。外道之咒,梵言曼怛罗,以表思语为义,明梵言毗地耶,以智为其义,其用并在祝祷禁厌。陀罗尼固不同之,其初非必有口诵语言,唯能记持诸法名相、义理而不忘失,一忆起之,则说法得无碍自在,是名云陀罗尼”

以上说的是,佛教的“咒”与外道的“咒”的区别。我们知道,“咒言”并不是佛教的发明,而是古印度社会传统的产物,也就是说,在古印度,持“咒”的教派很普遍,佛教本身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持“咒”这一说法。

佛像

而佛教中的“咒”与“经”的不同,往往表现在以下这三个方面,一是“咒”其实是“经”的浓缩版,也是“经”的精华所在。在佛教中,常有一种说法,即六百卷的般若经,其精华都浓缩在一部名叫《无量寿经》当中,而《无量寿经》的精华都浓缩在一句佛号当中,即阿弥陀佛。

二是佛教中的“咒”往往是音译,而不同于“经”的意译,因为“咒言”一旦意译,其意尽失,无法表达其原有的丰富内涵,这也是译师们在译经时,遇到“咒”往往不直译的真正原因。

佛寺

三是相对于“咒”而言,“经”更像是“咒”的传,即诠释,因此,念经和念咒或持咒和持咒并不是完全相同,因为“咒”的本身含有更多丰富的内容,这是“经”无法比拟的,甚至可以说,一部“经”只是诠释“咒”的一种角度,有多部“经”就是多种角度。

因此,“经”和“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与层次,作为学佛之人,别傻傻分不清,按照一般的说法,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号。

佛寺

当然,佛号本身,严格来说,也是一种“咒”。

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9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