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与乌巢禅师一次相遇,却让如来佛祖惶恐
2024/9/13 来源:不详郑华国 https://m.39.net/disease/a_5387140.html
若论《西游记》中最神秘的一个人物,必然首推乌巢禅师!
乌巢禅师在《西游记》里一共只出现了一次,但就这么一次,他便给唐僧西行取经立下了一根精神支柱,同时他还粗略的划出了西行的整个脉络,西行路上发生的故事几乎都是按这个脉络上演。实在神秘至极!
并且,除了神秘之外,乌巢禅师还具有无边的法力。他甚至都看不上孙悟空,视孙悟空于无物。
那乌巢禅师在西游记里到底做了什么?如此法力无边的一个人物他到底是谁?如来佛祖又怎么对他十分恐惧?接下来,便听七休细细道来。
乌巢禅师
乌巢禅师在西游记里唯一出现的一次。
1、初遇乌巢禅师,孙悟空遭无视。
乌巢的意思其实就是“鸟巢”,因为乌巢禅师在修行时既不住庙观,也不居洞府,只在一个鸟巢一样的柴草窝里容声,因而得名“乌巢禅师”。
西游记里,唐僧和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之后,然后前往黄风岭时,途中经过一座名为“浮屠山”的高山,就是在这里,师徒几人遇见了在此修行的乌巢禅师。
《西游记》第十九回:八戒道:“没事。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唐僧等人上前拜会时,这个乌巢禅师本没见过唐僧,但却是认识唐僧的。同时从上面这段文字描述,可见当时猪八戒在高老庄时与乌巢禅师也有些来往,甚至乌巢禅师还动过收他为徒的心思。
可是在与二人打过招呼后,在看到孙悟空时,乌巢禅师却说:“此位是谁?”这就让猴子感到很没面子,他笑说奇怪,这老禅认识他们两个,竟然不认识俺老孙。乌巢禅师说因为我见识太少!
这个就是直接打脸了,见识少你怎么又认识唐三藏呢?很明显这是对孙悟空的无视。
唐三藏拜会乌巢禅师
2、给唐僧西行取经立下一根精神支柱。
唐僧出发西行取经时,其实他内心是存在很多未知的,他不知道自己将要取回的到底是怎样的经书,也不知道到底要走多久才能到达西天,也不知道在历经劫难后是否真的能到达......
所以在这种种未知之中,那时的唐僧其实更多的是靠着自己的信念出发。但是在遇见乌巢禅师之后,一切便有了不同。
唐僧问乌巢禅师,此去西天路途有多远?乌巢禅师回答,路途虽远,但只要走下去,便终有一日可到达!
同时,乌巢禅师还说了,只是取经前途魔障难消。所以他就拿出了一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送给唐三藏,并对三藏说“若遇魔障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这卷《心经》就是今天众多人耳熟能详的那个《心经》,把它称为佛门至宝也毫不为过,此经也被三藏传于后世,成为“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
得到这么一卷经书自然让唐三藏欣喜若狂,如获至宝。而这卷经书本应是他西行取经到达西天大雷音寺时才能取得的其中一卷,相当于乌巢禅师在这里先给了他一个念想,也坚定了他矢志不渝前往西天的决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3、乌巢禅师的无边神通。
乌巢禅师为唐僧传了心经后,便踏云光,准备飞上乌巢而去。这时唐僧又拉住了他,向他问询西行路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乌巢禅师笑着说:
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从这段话里能看出什么?这段话就基本上描述了唐僧师徒西行途中将发生的所有事情,西行的脉络尽在这段话中显露了出来。
可是孙悟空在旁边听到这段话却不干了。为什么?因为他认为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这几句话把猪八戒说成野猪,把他说成一只猴子,这太伤自尊了。再加上之刚前见面时,乌巢禅师不给他面子,所以猴子恼怒了。
乌巢禅师说完后便化作一道金光飞往乌巢去了,于是孙悟空便跟着追上去用金箍棒往巢内乱捣。但是“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
猴子空有72变,万般法力,竟然奈何不得乌巢禅师的一个鸟巢。一番折腾之后始终没有办法,于是孙悟空只得扶唐僧上门,加上猪八戒一起,师徒三人继续西行而去。
乌巢禅师到底是谁?为何会让如来佛祖都感到恐惧?
乌巢禅师在《西游记》里一共就只出现了这么一回,除此外书中再无交代。但是从乌巢禅师这些行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1、首先明确的是,作者吴承恩在写西游记的时候,不可能没头没尾的凭空冒出这么一个人来,所以这个人一定是有迹可循的。
2、乌巢禅师看不惯孙悟空这个“泼猴”,想要给他一些敲打;
3、乌巢禅师关心取经队伍,所以明确的告诉他们“路虽艰难,但一定能到达。”
4、乌巢禅师还将佛门至宝《心经》传给了唐三藏,并给予唐僧鼓励。谁才有这本经书?谁才有这么大的权力?
5、乌巢禅师法力远远强过孙悟空,并且通晓过去未来。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乌巢禅师必是属于佛门中人,并且地位极高,能让如来佛祖都感到害怕;并他也是取经计划的拥护者甚至是制定者之一。
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符合这些标准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如来佛祖的恩师,为他授记的——燃灯古佛。
因为燃灯古佛在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所以名为燃灯佛。
《大智度论》卷九:“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成佛后亦名燃灯。”
传说在过去无量劫中,如来佛祖释迦牟尼还是善慧童子时,他有天在路上行走,在他后面就是燃灯佛。走着走着善慧童子发现前方有一摊污水,他心想佛是赤足行走,这污水一定会弄脏了佛的双脚。
于是善慧童子顿发大心,亲身匍在地上,然后用自己的头发铺在污水上面,等着燃灯佛从他头发上走过去。燃灯佛看到这样的情形大为震动,就为善慧童子授记,并说:
“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金刚经》
所以,对待自己的老师,如来怎会不惧怕呢?或者应将恐惧改成敬畏,这个词语才更加准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