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来自心经的疗愈

2024/9/13 来源:不详

白癜风问诊中心 http://pf.39.net/bdfyy/qsnbdf/

#自我疗愈#

心经

在佛教浩瀚的三藏十二部典籍中,凝炼的《心经》包涵着佛法的精髓。《心经》从印度梵文经典中译出,在汉地比较常见的一种译本是唐代玄奘三藏法师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家耳熟能详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出自其中。

心经译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篇经文属于般若波罗蜜多经典系统中的一部分内容,《心经》是般若系统里篇幅最短的经典,但它具备般若经典的核心要素,也是般若经典中最为精要的部分。

心经疗愈

从《心经》的角度探讨建立正念,完成心理治疗。般若讲的是“空”,老庄讲的是“无”,空和无的思想比较容易挂钩。空和无还是有差别的,但这两种思想的接近之处对于佛法的弘传起过很大作用。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文化界盛行玄学,这是从老庄思想中发展出来的学说。当时佛教的高僧和社会上的名士交往频繁,经常在一起谈玄说妙,著名的佛教法师支遁由于擅长与名士清谈而备受推崇。般若经典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造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隋唐时期,般若思想形成了三论宗。同时,禅宗早期以《楞伽经》为主导思想,四祖之后则以般若经典《金刚经》作为修行的重要依据。在中国的社会上,般若经典也影响广泛。在临床心理学没有出现之前,佛教在中国社会上长期担任心理治疗的角色,可以说《金刚经》和《心经》为中国人的心理治疗早已立下了汗马功劳。古代很多士大夫、文人乃至老百姓苦恼的时候念诵《心经》,内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么《心经》为什么具备这样强大的心理治疗功能呢?

01认识自己

“般若”在汉语中没有能够准确对应的词汇,可以方便的译为“智慧”,但般若智慧不同于世间的普通智慧。

“波罗蜜多”译为“到彼岸”,也可译为“度”,通俗地说就是摆脱和解决问题。

般若经典承载的内容正是告诉我们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到彼岸”既是方式又是结果。

心理治疗的功能来自正念,般若就是最高的正念,《六祖坛经》把这种最高的正念称为“无念”。

生命的问题来自无明,众生处在无明的状态,无明带来了迷惑和烦恼。

说到“明”,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光明,现在我们所在的房间里有光,什么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没有光就会漆黑一片。

生命也存在明和无明,明是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盏智慧的心灯,这盏灯没有被点燃时,整个生命处在昏暗之中,这就是普通人的现实状况。

只要对生命进行深层的思考,很快就会发现内心存在很多困惑,存在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

比如生命从哪里来?归宿又在何方?我是谁?

大家在生活中早已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我?是你的身份代表着你,是你的相貌代表着你,是你的事业代表着你,还是你的观念代表着你?

对自己的不认识和错误认识是人生一切烦恼的根源,这就是佛教要解决的问题。

禅宗讲“明心见性”,禅宗的修行让我们认识本来面目。

在西方哲学中,认识自己也是一个横亘千古的谜题。

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如果我们对生命缺少认识,我们的生命就谈不上有多大意义。

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仔细考虑这些问题,只是根据感觉和需求忙忙碌碌地活下去,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推动命运的力量是什么,那你的未来怎么可能幸福。

凡夫的生命处在无明的状态,看不清楚生命的走向,只是在昏暗中不断地追逐和摸索,团团打转。

02保持距离

看不清楚自己的生命,也就看不清楚世界,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取决于认识的模式。

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一个认识模式,这个模式和经验、观念、心态息息相关。

我们戴着业力构成的有色眼镜认识世界,对世界的好恶和判断以自身的认识为标准。

比如你认为某个东西有价值,另一个东西没有价值;觉得这个人很可爱,那个人很讨厌,这些判断的过程都被你的情绪处理过,看到的不是客观事实。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情绪和设定范围之内,环境符合我们的设定、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就觉得开心;环境和我们的需求冲突,我们就觉得痛苦。

对于自身的错误认定是很多烦恼产生的根源,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看待这些问题,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些问题,而不是这个事件本身。

同一个事件用不同观念去看,对人产生的影响大不相同,因此遭遇同样的金融风波,有的人自杀了,有的人发疯了,有的人很淡定。

面对自己的观念,不同的态度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有的人我执、我见很重,当他的一些观念被人反对时,便勃然大怒。

把一个观念与自我紧紧捆绑起来,会觉得这就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必须保持一定的权威性,当这个想法受到抵触,你受到的冲击就特别大,引发的烦恼也特别重,如此一来,你内心的回旋余地就很小了。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我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想法”,你就比较超然。

大多数人会在内心的情绪里介入自我的成分,当情绪生起时容易陷进去,而且会找出很多理由让情绪变得越来越大。

这样不停发展不良情绪,人生的痛苦就会没有尽头。

情绪并不是你,它只是和你有一定关系,不良情绪是内心错误观念的产物,就像身上长出的毒瘤。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可以对情绪进行观察,与情绪保持距离。

缺乏智慧的观照,你的情绪就会变成你的一切。

0轮回之河

古印度的宗教与哲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9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