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为何如此受欢迎,其核心就讲了这一
2023/6/4 来源:不详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s://m.familydoctor.com.cn/ysk/347380/
《心经》的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般若经》的精华。《心经》全文只有个字,十分间断,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有的甚至还能背诵,尤其是在我们遭遇烦恼,困惑不解的时候,静下来心读一读《心经》,或者抄写一遍经文,顿时都会感觉身心舒畅,烦恼自除了。
那么,为什么如此简短的《心经》这么受欢迎,而且也赢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呢?我们翻开经文,仔细阅读时,发现其核心便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空”。整部《心经》就是向人们展示了万事万物的本质,也就是“空性”。
《心经》的开篇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一段经文,就可以发现它向我们展示的道理了。“观自在菩萨”就是指的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说观世音菩萨进入了甚深的禅定之中,“照见五蕴皆空”,是指知道了,或者看见了“五蕴皆空”的现象或者说领悟了其原理。“五蕴”是佛教中的专有名词,是指“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色,是指一切现象,也可以说是物质现象。而另外的“受、想、行、识”则是精神现象了。
关于“五蕴”我们要多说一些,佛陀悟道其实就是发现了“十二因缘”的道理,简单的用最平常的话来说,这五蕴,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外在的现象,然后有了自己的感受,想法,从而付出不一样的行动,产生了不一样的认识和观点。再进一步解释,也就是我们看得多了,经历得多,感受得多,然后想得多,做得多,就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了。所以,人人有不同的经历,接触到不一样的人、事、物和环境,当然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打个比方,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从一无所有,变成了人人都仰慕的企业家,大富豪,或者大官,而有的人选择了稳定安逸,一辈子不追求名利,只求家庭平安,幸福,一生兢兢业业的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了一辈子的老师,工人,等,那么这两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本质却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能说有一番成就后就能有多伟大,平凡的人中也可以处处体现出伟大来。伟大的人同样也是衣食住行,同样也会生老病死,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可能他在懊悔自己没有陪伴家人,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等等,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苦恼,同样的,各有各的快乐,各有各的幸福。
我们所认为的不同,只是拿大部分人所认为的所谓的“标准”去评判而已。实际上“本无差别”。观世音菩萨进入甚深禅定中,发现了“五蕴皆空”,明白了一切万事万物的“空性”,因此而“度一切苦厄”,从无穷无尽的苦厄中真正的解脱出来了。所以,“空”就是整部《心经》的核心所在,当我们领悟到了这个字背后的真正意义时,一切烦恼,痛苦都不存在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诵,抄写《心经》时,内心会十分的平稳,祥和,因为我们真正的放空了自己,放下了一切。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也是《心经》带给我们的最大好处。
本文由“修善无上”原创独家发布。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