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伟大的经典,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2023/5/31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m.39.net/news/a_6010333.html
千百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念诵《金刚经》,因而得到感应,悟道成道。此经是佛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
我等受持《金刚经》时,不能将它局限于佛教的范围。因为,世尊在经中云:“一切贤胜,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是说,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是因个人的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此经指以金刚一样无坚不摧的大智慧,破除一切烦恼执著,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通篇论述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是说众生空,后半部是说法空。
当众生立定志向,要达到无上圆满的佛陀觉智时,应该将发心的目标定在哪里?如果在实践过程中,心不能安住,应该如何降伏?经中皆有所解答,此经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全经的纲领:发度尽一切众生之大心,让众生成就佛果。但要以空的智慧破除在我、他、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着于“我”帮助众生的功德。
二、观照实相:实相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人的意识中念念不离对象,却以为心的主观构想即等同客观实际,其实已经背离了事物的真实。故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法相,甚至连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对实相的近似表达,皆非实相本身。
三、实践宗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唯有不住相、不偏执,才能把握实相。所以,在实践中应以空灵自在的心态应对一切法。离相无住,性空无所得,三轮体空。
四、中道方法:性空与幻有的辩证统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执著所呈现的真实,并非人们所误解的虚无。般若思想不外说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确处理出世的真理与世间真理的方法。“性空”是说一切法都没有实在的自性,故无相、无住,才能把握真谛。“幻有”是凭借条件关系而暂时存在的现象,故在空的基础上随缘生起一切法,这就是俗谛。
“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佛所说的般若等佛法,是出于广度众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层面的权且施设,并非实相般若本身,众生藉此文子般若入门,到彻底觉悟佛法时,则一切名相皆可舍弃。
六祖慧能大师,给《金刚经》总结了一句曰:“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只因世人迷惑颠倒,不明了自己的本性,所以才说了见性方便之法。世人若了知自性真如本体,就不用立这种虚妄方便之法了。
经是圣人语,主要是让人们听闻以后能够超凡悟圣,熄灭颠倒迷妄的心。其实,此经众生本性中都是具有的,没有见性者,只是读诵文字,无法领悟到佛的大智慧。
若悟到了自己的真心本性,就知道此经不在文字,而在于其所指,所指的才是般若真经。若能明了自性,你就会知道一切诸佛从此经出,感受到此经的殊胜妙境。故真经在自性中,不发内心、不持内经,向外求永远找不到真经。
诸位佛子,如果能够持内心经,了然自见清净佛心。譬如,我等同见矿中金性,以智慧火熔炼,然后矿去金存。
金刚(佛性)虽然坚固,但烦恼能把它碎了、乱了;烦恼执着虽然顽固,但般若智慧能把它消除干净,能够证悟此道理的人,就是了然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