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菩萨丨心经一篇,揭示最高智慧修
2023/6/2 来源:不详阅读佛经不是因为信仰,要说信仰也是对于前人智慧的惊叹。曾经有人建议我世间如此浮躁,不如皈依佛门求得精神的升华。也许是缘分不到,深受国学经典的熏陶,我坚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很多人以求改变自身的现状,打破命运的束缚,如果世间真如所说一般艰难,具有厚土般的德行亦能趋吉避凶,所以何必强借与外力来慰藉。但是说到《心经》又不得不叹先人智慧之深。
道之所在至简之处
《心经》开篇作“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无论读佛经还是其他经书,开篇的首句或者首段都是整篇的核心要义。读书亦是如此,把握本质才能把书读简,大道至简不是空谈。那么最简单的一句话来理解开篇就是:观音菩萨,在入定的时候所观看到的景象。
一观世间无智慧
对佛家有一定了解的就知道,佛祖传下八万四千修行法门。开篇第一句同样是很重要的修行法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智慧的取得,一定是要从实践中来,所以从来没有人仅仅通过学习就能获得大智慧。这一句的法门在于“观”作“关照”“审视”等讲,我们彼此相对视,这叫做看,而内视自己的脑海这叫做观。“内观法”可以说是佛祖修行了八万四千法门后承认的唯一正法。只是太简单的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才会有很多人去修习其他法门。通过内观达到入定,也就是佛经提到的空的境界,定中生慧,看到世间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
体悟智慧由心生
想要读懂《心经》一定要身体力行去实践,去内观。我们常说无论做什么事情要用心,这里也就告知我们,获得智慧一定要用心,而不是我们做好笔记然后记住就是智慧。同时内观这也是一种调理身心的很好方式,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老僧入定,一定程度上我们知道了佛门中为什么常出智者。
如何内观
静是前提,静极生慧。要学会用心,先把心定在一处,不要动。然后用心去审视,用心去调动眼耳鼻舌身意于一处,去掉其他只留一颗真心,到一定程度连心也能去掉达到空的境界,这时候自有美妙出现。
知行合一
知道并不难,难的在于行。
在这里和大家共勉,你我相伴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