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14A
2023/4/3 来源:不详脸上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417/7064742.html
惠能大师留下了什么遗言?
《六祖坛经》14
胡椒中士-07-:28:26
———第十品付嘱———
惠能大师:
有一天我把门下弟子叫过来,他们是: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人,我对他们说:
你们和其它同学不一样、在我死后,你们要各为一方师。我今天教你们在坚持咱们本宗的基础上,怎么给其它人说法。
首先要解构为最基本的三科法门,然后灵活运用三十六种相对的解说方法,用这种方式破除二元对立的两边之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始终贯穿并强调自性的重要作用。
如果有人问你们问题,你们的回答要涵盖完全对立的两边,要让对方感觉到,在对立之中永远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我矛盾之处。这样才能破除对方对于表象的执念。
三科法门:蕴、入、界
蕴是五蕴:色受想行识。
入是十二入,包括外六尘、内六门。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
界是十八界,包括六尘、六门、六识。
自性包含一切法,叫做含藏识;若是在此基础上产生思量,就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这就是十八界。这一切都是从自性起。自性若邪,这十八界都是邪的;自性若正,十八界走的都是正道。自性运用的不好,就是众生;运用得当,就是佛。
三十六对法
自性的运用都有哪些?就在三十六对法。包括外境无情五对、法相言语十二对、自性起用十九对。
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
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
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
这三十六对的解构方法,活学活用就能破解二元对立的执念,也是一切经中解构凡夫见解的根本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自性的变化和运用只是语言概念的表达,字面上虽然有具体的概念和所指,但是在运用中不能将其绝对化。若是把表象绝对化,就是邪见;若是一位强调空无的属性,就偏离了真相。
有那些固执己见宣扬绝对空性的人,他们毁谤佛经,说不能用文字来表达智慧。按照他们的说法,既然不能用文字表达,那么说话也不能传递思想了,因为语言就是文字的表现形式。他们又说,真正的道法不立文字。不立二字也是文字,他自己的话就已经自相矛盾了。这些人看见别人著书立作,就一个劲的诽谤人家。你们要明白,自己迷还有救,诽谤佛经罪障就大了。
你们要注意,若是执着于事物的表象,希望通过各种作法的仪式寻求本真,或者到处建道场,经常论证评判功过是非,热衷于此的人是不能明心见性的。虽然大部分时候我们只能听到佛法和修行的内容,但是也不要故意抛弃世间的一切,这样做也是违背了人的本性。但若是只听,而不做,又反而会让人升起邪念。正确的做法是要依法修行,自由无碍、不拘一格的将法传递给大众。你们若是能能明白我的话,就发自内心的照说、照做,就保持了我们这个宗派的本色。
若有人问你们法义,问有,用无对;问无,用有对;问凡,用圣对;问圣,用凡对。对立的概念都是互为因果、互相转化的,懂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中道的意义。
遇到问题都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回答。比如,有人问:什么是暗?回答说:明是因,暗是缘,明没有了就是暗;因为有明的对比,暗才能存在;因为有暗的存在,才能衬托出明。这样说无论怎么分析,相对的概念都能互为因果,构成中道的解读方式。你们以后都要把这个理念传递下去,不要丢了我们的宗旨。
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我让门人到新州国恩寺建塔。我让他们加快工程进度。次年夏末,这座塔竣工。七月一日,我把大家召集起来,说:八月我就会离开这个世界。如果大家有问题,抓紧时间来找我,我为大家破除疑惑。要是等我走了,可就没人教你了。
法海等人听了,都伤心的哭了。只有神会依然很淡定,没有哭。我说:
只有咱们的神会小师放下了善于不善的分别心。现在的他,无论诋毁还是赞扬都能保持淡定,心里也消除了悲哀和快乐的情绪。你们再看看自己,在这里修行了这么多年,都修了些什么东西?今天一个个哭的这么惨,你们到底是在为谁难过?你们要是担心我不知去向何方,那就真没必要,我自然知道我该去哪。若是你们知道我要去哪,那就更不应该哭了。
法性本来就没有生灭去来。大伙都坐下吧,听我再说一偈。这首偈的名字叫做:真假动静偈。你们都好好读读这首偈,和我现在的想法同步一下。照这个方法修行,就是按照我们的宗旨修行。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是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意,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弟子们听了之后,都理解了我的心意,纷纷用心修行,更不敢与人直言相诤。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不久就要离世,法海问我:大师您去世后,衣法又谁来继承?
我于大梵寺说法至今,各种语录已经普遍流行了,它们统一称作:法宝坛经。这就是正法,你们要把它发扬光大,广泛流传。因为你们几个都此掌握的非常纯熟,信念也很坚定,所以我相信你们能完成好这个使命。然而,根据先祖达摩大师曾经的一偈来看,衣法到此就不需要有继承人了。他是这么说的: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各位优秀的同学,你们都安静一下,听我说:若想成最高的智慧,就必须要做到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
一相三昧
若是无论面对什么情景都能不被表面现象所困扰,在其中没有恨与爱的分别之心,也没有厚此薄彼,不去计较吉凶得失,时时刻刻保持安闲恬静,包容一切,与一切融为一体,这就是一相三昧的境界。
一行三昧
若是在一切时空条件下,无论行住坐卧,都能保持真诚且平常的心,这就是内心的真正清净,如此就叫做一行三昧。
人同时具备了上述两个三昧,就有了肥沃的土地。养护好这片土地,就滋养智慧开花结果。一相、一行,就是这片土地。
我今天说法就是滋润你们这片土地的及时雨;你们的佛性就是土壤中的种子,在雨水的滋润下生根发芽。领悟了我的话,定会获得觉悟;坚持按我说的做,定会证悟美好的果报。听我这个偈: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其中最根本的道理就在于,一切的最根本真相都是没有二元对立之分的,我们的内心也要体悟到这个道理,不断的清净自我的内心,不被一切的现象所干扰。你们要小心,千万别假装都看不见,也不要故意什么都不想,而是要找回那个本来就清净的真心。
——分割线——
七月八日,我对门人说要去新州准备升天了,让他们赶紧收拾出发。大家各种留,说什么都不让我走。我说:
任何一个佛出现必然伴随着涅槃,有来就有走,这就是规律。我这具身体,也有它应该去的地方。
大家说:
师父你这一走,还会回来吗?
叶落归根后,新叶长会出来。你说它是不是又回来了?你自己想,树叶自己不会说。
大家又问:
您会把您最正宗的正法传给谁呢?
有道的人自然懂,心无挂碍的人自然通。
大家问:
从佛祖出现以来以来,已经传了几代了?
古佛是不计其数多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佛有七代: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现在,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共七个。
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鞠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陀难提尊者-第九、伏陀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第十一、富那夜奢尊者-第十二、马鸣大士-第十三、迦毘摩罗尊者-第十四、龙树大士-第十五、迦那提婆尊者-第十六、罗睺罗多尊者-第十七、僧伽难提尊者-第十八、伽耶舍多尊者-第十九、鸠摩罗多尊者-第二十、阇耶多尊者-第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第二十二、摩拏多尊者-第二十三、鹤勒那尊者-第二十四、师子尊者-第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第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第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第二十八、菩提达摩尊者-第二十九、慧可大师-第三十、僧璨大师-第三十一、道信大师-第三十二、弘忍大师、第三十三-惠能。
上面的各位先祖,他们弘扬的佛法各有侧重点,对我们的修行都是有益的指导。从你们开始也要把这些祖先的名字一代代传下去,不要让后人对此有误会。
又有人问:
后面会有磨难吗?
我说:
在我走以后五六年左右,会有一个人来取我的头。关于这件事,我说个偈:
头上养亲、口里须餐
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我走了以后七十年,会有两位菩萨从东方来。一个是出家人,一个是在家人。他们同时出名,与咱们宗派建立交流,合作共赢,一同弘扬佛法。
先天二年癸丑,八月初三这一天,我在国恩寺吃过了斋饭,对徒弟们说:你们各自坐好,我要和你们做最后的告别了。
法海很直接的说:对于后代那些迷人,老师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得见佛性?
你们听好了。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就是佛性;若不识众生,千万世也找不到佛。我现在就叫你们认识自己心里的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这句话意思是因为众生迷信佛,而不是佛迷信众生。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你们的心要是险恶曲折,佛就淹没在了众生之中;一念平直,就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你们也是一样,自心是佛,对此不要有任何怀疑。外部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建立佛,一切的真相和智慧全部都在本心之中。
所以经上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今天留下一偈,叫做自性真佛偈,用它和你们告别。后代人若是理解其中之意,就能自见本心,自成佛道。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说完偈,我告诉他们,你们保重,我死后不要哭哭啼啼,那样太俗了,给人看到不好。更不要穿孝服,这都不是正法,不是我的弟子该干的事。你们该做的只有自识本心、自见本性、无动无静、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些,就是怕你们心迷,不理解我的意思。我走了以后,你们照此修行,和我在的时候一样。如果有人违背了这些,即是我还活着,也帮不了你。我再说一偈: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惠能大师说完,端坐到三更天,突然和门人们说:我走了。然后就涅槃了。顿时,屋子里充满了异香,白光从天空照向大地,把丛林染白,动物们都发出了哀鸣。
十一月,广韶新三郡的官员以及僧俗各界都争着要供奉惠能大师的遗体,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大家焚香祈祷:香烟指向哪里,就去哪里。当时,香烟直接指向曹溪方向。十一月十三日,就把神龛和衣钵送回了曹溪。第二年的七月二十日,将遗体出龛,弟子方辩用香泥塑了金身。
弟子们还记着会有人来取首级的事,就用布包住铁,护住师父的脖子。这时,忽然在塔里一道白光直冲上天,三天后才消失。
韶州向朝廷上奏这些所见所闻。朝廷就下旨立碑纪念惠能大师的道行。碑文是这么写的: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摩所传信衣,中宗赐磨纳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等,主塔侍者尸之,永镇宝林道场。流传坛经,以显宗旨。此皆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第十品付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