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与般若都包含有智慧的含义成分,二者之

2025/5/16 来源:不详

菩提与般若是佛学中的两个重要名词。都包含有智慧的含义成分。在佛教经典中经常能见到“发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带有菩提二字的字句。同样的在佛教经典中也是经常能见到“般若波罗蜜”“文字般若”“实相般若”等等带有般若二字的经句。

菩提与般若都包含有智慧的含义成分,那么二者之间又有何区别呢?

我们都习惯于从百度中寻找对名词的解释。那么百度里对“菩提”“般若”是怎么解释的呢?

菩提:“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般若:“般若”,梵语prajna的音译,又译作“波若”、“钹若”、“钹罗若”“般罗若”等,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

如果只是音译的话,也就是说这两个从音译而来的词,只是读音跟梵语相似,字面本身没有更多的含义了。这么重要的两个词,难道只是仅仅读音与梵语相似吗?

如果说所见之相皆属前缘,那么“菩提”与“般若”必定不只是读音与梵语相似而已。当初翻译佛经的大德必定也是得到了佛力冥资,“菩提”与“般若”这两个音译词中肯定也包含了佛法之妙用。

不直接意译而是音译,这是一种隐相的表达。表达了“菩提”与“般若”是无相之智,是不可思议之智。

那么“菩提”与“般若”之间还包含有不一样的隐义吧。

菩提的字面意思:菩,把草散开来。咅,表示斥责或唾弃。提,拿住;率领。菩提,不再紧紧拿着不放。

菩提是放下攀缘的大智慧。发菩提心,生起不再攀缘的决心,信心。行菩提行,以境照心,随缘而化。

般若的字面意思:般,种、样的意思,比如一般,一样、一种的意思。若,顺从之意。般若,平等,同源无异。

般若是一切平等的大智慧。一切平等即无颠倒。无颠倒即无对立,无对立即为清净,清净则圆满。

菩提大智慧让学佛之人拥有信力、愿力、行力。

般若大智慧让学佛之人具足慈、悲、喜、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9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