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如禅一般,各有各的妙理玄机,懂则一点
2025/5/16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价格 http://www.yushiels.com/m/
“般若”超出一般智慧的智慧,对佛教思想稍微有些了解的人应该都晓得,释迦牟尼在人间讲法四十九年,其中二十二年在讲这个“般若”。
禅,我们对这个字也不陌生,听闻这个字,就觉得需要打坐入定,把自己的心安静下来,更好地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基本概念就是这样。
这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地方,禅有禅机,禅机在哪里?到处都是,我们听过一些故事,比如某个人在某一瞬间一下子明白了困惑自己多年的问题,心境忽的提升上去了,禅宗把这个叫做因缘,机缘成熟了,就像一首音乐,刚听一遍就立马喜欢上了,也就立马觉悟了。
具体点讲,这个也是需要慢慢修行才能得来的,没有一个基础在那,就这样盲目的走个过程,怎么可能悟得了呢?比方说,六祖惠能大师,他听到《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立马见到了自己的本心本性,虽说是机缘到了,有五祖弘忍大师做他的指导者,但更多的是需要积累,从渐修到顿悟,这是一个“不二法门”。
般若也是一样,般若到处都在,可是世间人们被“虚妄”障碍自己双眼,怎么可能看到“般若”之光呢?天天和他讲“般若”,他听得不耐烦,你讲得也吃劲,这个就是没有缘分的表现,所以说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词汇的根本含义。
文字和语言以及任何传递信息的途径都可以让我们获取知识,可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我们应该多注意这些文字的真实含义,很多朋友被这些表面文字的意思障碍住了,所以往往取得的效果很差劲,这样一来,那个“般若”之光更加照不到你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上,还应该从最根本的角度来分析了解问题,在最切实的点上处理问题,从而产生良好的价值,发现“般若”的真实含义。
想要了解真实的“般若”是要透过真修实证,才能获得。智慧是形容不了“般若”的,这不是一般的智慧,而且我们通常说的智慧是带有“是非”在里面的,本就会造出无数的业障,如果没有一颗菩萨心,不要妄想见到“般若”,就做自己当前该做的事情就好了,这样大家都会开心,否则到头来用自己的一知半解去应付生活中的困难,倒霉的只能是自己。
聪明人往往有的是智慧,但是缺少德性,现在社会正处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人们现在都受到了教育,网络通讯科技又很发达,各种各样的主意层出不穷,导致一些人智慧耍小聪明,小智慧,于是道德败坏的事情频频发生,这对整个社会发展是极其不好的。所以呼吁大家要学习一些禅宗思想,学习“般若”智慧。
要有“般若”才能拥有德性,这个是我们中国本土思想,“智、仁、勇”。般若是大智慧,大慈悲,大菩提,正好与之对应,三者加起来就叫做“般若”。
三者都用一个“大”字来体现,表明这些是可以超出时间和空间的“般若”,是可以永恒存在的事情,不是认识虚假外的存在,不是偏见也不是邪见,而是要认识宇宙人生最根本的真相。怎么才叫做真相?破除“妄想”就是真相。
妄想在每个人的心中,心中不起过多的杂念,一念一念都是最真实的,一举一动都是最实在最实际的,没有做作,没有不切实际,这样就是“真相”,慢慢见到“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