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成佛,好好保护你的

2024/9/13 来源:不详

佛学是一门深奥的功课,通常人们称佛教经文浩如烟海,它不仅超越了宗教和哲学上的认识,还超越了科学。就现代的科学、物理学而言,和佛学上的比较,每个人的意识、念头就形成了对比。

自从古代度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每一代的佛家思想传承都在进步,而通常人们受佛家的影响,时常引用在生活中有这么一句话说:一念一佛国,一念一净土。或者如禅宗说的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成佛,这个念头就如此重要吗?

禅宗讲究的是顿悟法门,如果修行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有慧根,有可能在某一瞬间即可大彻大悟。而这个瞬间的开悟,就是人们的念头所产生的,古今往来,禅修法门之中,就离不开说念头两个字,你的念头产生,直至影响了你的身心发展,影响着你的行为发展。

大乘佛教般若法门之中,常诵的《金刚经》说到念头,须菩提尊者问佛,如何才能善护念,如何降伏其心。一切有为法,都从心念意识而生,一个善念起来,一个恶念生起,都是朝着我们善恶分别的开始。

所以,控制念头很重要,善护念,就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念头,保护好心念。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曾在一次演讲中,就谈论到科学与佛学的碰撞,而这个碰撞讲的就是人的意识念头。

他说:“量子物理严格的实验已经证明了,基本粒子在没有观测的时候是没有确定的状态的。佛学中的意识的本体是‘一念不生’的境界,处于这种境界的人,面对所有事物都对境无心,这时意识处于不确定状态,不住相。如来的法身其实不在任何具体的空间,不住相,又存在于任何地方;不在某处又存在于任何一处。人的意念也是不住相,没有任何具体的色相。”

很简单的道理,人们经常看到路边遇到围着一群人,有的人意识念头喜欢看热闹,就会走过去看一看,你的念头从而生起种种分别,如果你另一个念头压下去,无所谓的态度,继续前行,自然而然的就不会增加你的分别心。

佛教经典三部曲:图说心经+图说金刚经+图说楞严经精选月销量¥55¥6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也说:“学佛、学禅一定要看住自己的念头。”他说:“玄奘法师在《八识规矩颂》中,说第六意识是:‘引满能招业力牵’,业力好比弓箭一样,弓拉满了就发射出去受果报。如果对这句话只做片面解释,那是凡夫境界,一般人没有慧力,又不好学深思,对‘引满能招业力牵’的理解就不彻底、不究竟。”

佛家讲每个人的果报都是受业力影响,而各种业力行为都是从意识念头所产生而来,佛家说: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的念头和种种业力,都会存储在你的阿赖耶识里,可能你觉得很多事已经忘记了,但你的念头和业力存储在阿赖耶识中,它是如影随形,跑不掉的。

所以,人的意识念头很重要,当下的念头意识会促使你行善或行恶业的开始,产生种种妄念,产生种种行为,它不仅影响当下的意识行为发展,且还影响着你未来的业力果报,如果你念念以善为本,念念有一颗积极的人生观,无论你深处什么处境,你都能定心下来,以最好的方式呈现,正所谓“一念愚即般若觉,一念智即般若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7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