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字的心经,浓缩4句经要,一窥佛
2024/8/24 来源:不详一篇简短的《心经》却道出佛家的万千智慧,如今传世最广的《心经》是由唐朝和尚玄奘法师所翻译的译本,总共只有字,却是佛教最为重要的经典。不论是否对佛教有所了解,若是能浅识《心经》的道理,便可初窥佛法之门,倘若能通透《心经》内容便可成佛了道。
《心经》对于想了解和修习佛法的朋友们来说,是一部即简短又内容丰富的经典经文,但想要理解其中深意却并非易事。本篇文章便从《心经》当中节选四句最为深邃经要的经文,与大家细细品读,愿能从此篇中得悟些许佛理。
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释义: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通过长久的将自己置身于无上智慧之中时,发现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皆属“空境”,这些感受都是虚幻,既然如此,那么世间的苦厄便也是如此不复存在。苦厄的产生只是人执着于“色境”之中的幻象所致,如果能印证般若智慧,那么这些苦厄尽除。
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释义:“自性空”不离“色境”的缘起,“色境”归于“自性空”缘灭,所以说“空境”中蕴含着“色境”,“色境”中反证着“空性”。如果人能够了悟“空”的智慧,便没有个体的概念,那么这个“空性”与“色境”都融为一体,空与色则并无分别,故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三,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释义:世间所有的规律章法包括我们印证的佛法,当能开悟无上般若智慧之时,这些法则不存在了,因为所有一切都归于“空相”之中,达到这个自性空的空相,便不再有分别心,那么便不存在生与灭、垢与净、增与减的相对概念了。
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释义:依照无上的彼岸大智慧(般若波罗蜜多)所得出的觉悟,“自性空”的心境便无所挂碍,也就是《金刚经》中的心无所住。既然心无所住便没有什么能够挂怀,便能远离恐怖,远离这是非黑白颠倒的愚痴世俗,最终得以涅槃重生。
佛,便是能达到般若智慧的智者,能够证得自性的觉者,也就是求证《心经》当中反复提到的“空”,能把自性归于空境,便是达到了智慧彼岸,便是踏上了佛国净土,便成为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