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正见除了攻略,修行还需要辅助装
2022/10/5 来源:不详编者按:
在前两篇文章中,杨硕诚老师为我们指出“般若正见”的重要性以及想达到修行终极目标的核心要素。
这篇中老师将告诉我们还有哪些辅助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到达目标。
资粮,拥有到达目标的辅助装备第四点对生存在世间的人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不是直接帮助我们到达目标,但它可以间接帮助我们,这就是在世间的生存能力,也就是常说的资粮。如果活得比较满足、比较舒服,则比较容易有心力、能力和意愿向解脱这个目标前进,如果现在连生存都顾不上,想要往终极的方向走,会有一定的困难度。这就如同要去登山,首先要有水、食物,要储备体力,身体得健康,这都是为登顶时所做的准备,而在生活中也必然需要面对相似问题。传统观念里,对于修行聚积的资粮还包括与人为善,因为有相对的善行,较容易相对有善的回报,为修行者塑造较好的修学环境,现代人称之为吸引力法则。最基本的身体健康、稳定工作是支撑我们继续往修行路上走的助力,而家庭、婚姻、人际关系看起来与修行没有直接关系,但也都深刻地影响着修行的方向,甚至在直接锻炼和验证着我们的修行。不能因为认为自己在修行,就可以忽视掉这些基本的东西,如果不去管它,不去处理它,那么在修行路上便会走得很辛苦,有许多问题会不断出来干扰。所以我们应当去直面人生,该履行的责任义务,必须做的事情都要去面对、去执行,这都是为到达目标扫清障碍的前行过程。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所谓资粮,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不要把一生都花费在无止境的聚积资粮上。如果已经有了较好的生活环境,身体也算健康,赚的钱基本够用,但却一直不上路--没有开始去修正自己的身口意,没有往目标前行,不去锻炼智慧跟定力,资粮准备再多也无用,反而会成为自己的负担,白白浪费了这一生所拥有的福报。人生难得,发起修行的动力许多人都对解脱心生向往,或许他清晰要如何做,也有一定的修行条件,资粮齐备,也在锻炼定力,但仍旧觉得自己修行的动力不强,无法有真正的突破。于是“发起动力”,就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点。在佛法修学中,鼓励人们要明白时间的宝贵性--人身难得,生命是无常而短暂的。如果真正意识和明白:人会死,而且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时,那动力自然而然就容易升起,不会挥霍太多时间在与生命本质无关的追逐上。除此之外,佛法亦常鼓励大家要发愿,发菩提愿--大乘佛法鼓励佛法学习者,在开始学习佛法或是学习过程中,要常常去发的一个誓愿,叫“四弘誓愿”:发愿这件事情并不是勉强的,当我们静下来体会,这世间因有佛陀以及之后许许多多对生命进行省思、探究,并勇于投入、解决生命困境的前行者,他们将解决问题的经验代代流传下来,才帮助了我们跨越同样的瓶颈。如果有天我们也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也应如先行者们一样将经验传递出去?如果你常常有这样的省思:发觉自己跟所有的人一样,都是有着诸多苦恼的众生一员,原本还在漩涡当中不断的翻腾,但若因为有一个机会能够透过佛法学习,从漩涡当中挣脱出来,这件事情将是多么的珍贵与重要!若我们的世界观,能够逐渐清晰觉察并认同生命有无限轮转,人并不是只有眼前这一段旅途,并不是只有眼前所拥有的一切,那么你就会对四弘誓愿所说的内容心生感触,甚至心生向往,也慢慢的愿意往这样的方向去前行。引导内心的众生前往安心的方向
有时候我们会在四弘誓愿前面加上“自性”两个字。自性众生无边誓愿度自性烦恼无尽誓愿断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世界有70亿人口,就有70亿的众生,无尽的生命形态,有无尽的众生。我们内心也如此,每一个念头、烦恼、感觉,都是一个众生,这些众生它不断的冒出,在旋涡中旋转,轮回着不知要往哪里去。如果有一天我们有办法将内心中的这些众生引导到安心的方向,那么自然就会令烦恼止息,自然就会拥有明白要怎么解决烦恼的法门,自然就会成为理想中的解脱者。总有一天你会与佛同齐眉、齐心、齐行。我们常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虽然觉他的前提是自觉,度人的前提是自度,但若能够将誓愿发的更广更高,拥有更宏观远大的志向,那么在生活中所生起的许多阻碍,与这样的志向相比,将只是小鼻子小眼睛。当然,愿要靠行来完成,虽然发宏愿、有大志,是作为佛法学习者能帮助自己走得更深、更远甚至更快的好方法,但仍然要记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真的去做,做一个对生命的决定
知道目标,有了攻略,具备了好的方法,甚至已经拥有能力,也真的有动力想往前走了,但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迈开步伐,真的去走。修行不能只是口头禅,是真的跳下去,跳下去做。做什么?改变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世界观、改变我们面对事情的态度、改正我们的偏见、停下烦恼的根源,真正去做这些事情,真正走出固有自私狭隘的模式,这样才能日渐有功,才不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不会觉得走得很累。为什么会走得很累?因为没有法喜,为什么没有法喜?要不就是方向不对,要不就是能力不够,要不就是并没有真正去做!
用般若正见这样的一个前提和导引,来描述想要告诉大家的心境,可是如果没有办法让你真正去实践,那么我今天所说得再多,也终将成为你脑海里的美好回忆,成为知识,但对生命无法起到本质上的改变。所以期待以上所讲的内容,能够帮助你做一个决定——一个对自己生命负责的决定,不要虚度光阴的决定,让自己能够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决定。结语:老师所说千言万语不及我们真的发心,真的去做,如果这是一个可以改变生命的决定,你真的想要吗?你真的准备好了吗?期待与你同见同行!作者:杨硕诚插画:小鱼本文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均为原创本文转载自“即心即行”
▼
老师简介
杨硕诚年出生。幼年即终日与药物为伍,由于恐惧死亡,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与真理。依止祖光禅师学习止观双运与本地风光两门禅法,终于找到解开烦恼不安之道。先后跟随针灸名师胡丙权及武当钟云龙道长学习太极拳十余年。致力于分享禅侠一味的生命态度,开设有《禅定心法与实践》《般若正见》《止观禅修》《武当太极道》等课程,並出版书籍《禅修日读》,期望藉此协助学习者达到身心安康自在的状态。杨老师如是说▼我们大多数人陷在两个困境当中,第一个困境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这是绝大多数人第一步会遇到的问题;第二个困境,有很多人在探索问题的产生,但是他停在探索、发觉自己的问题这个阶段。这些问题其实是有方法可以解决的,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找到对的方向,只要你肯实践,就可以从一个个自己刨出来的坑当中爬出来。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