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佛学和佛教的三个层次
2024/10/14 来源:不详自从我整理了部分佛教见闻和典故,讲了一些禅宗传承和佛教在中国的宗派情况,就收到了很多同道中人的留言,有欣赏的,也有质疑的,还有的干脆就指责我不走正道,代表性的指责有这么两条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一个是说我只研究不实修,没有意义。我的看法是,您说的对,其实学佛终究是要实修的,佛祖在很多经典中都提到过,学佛是自己的事情,实修是唯一的道路。不同于道教,佛教认为道是一直存在的,直白说就是佛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他,发现他,所以佛教讲究的是一个证道,不是得一个道,而是证明他,证实他,而不是你凭空得了一个道。从这点上讲,僧人,作为职业佛教徒,唯一的使命就是证道。
但是非僧人呢?爱好者呢?何况,由发现到接触,由接触到了解,由了解到理解,由理解到信服,由信服到自证,这是基本必然的过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宣讲佛教义理和故事也是弘法的一种,不是吗?从终极意义上看,我认可那位建议的老兄,不实修没有意义,从阶段意义上看,我觉得随便聊聊佛教和佛法依然有意义。
另外一个说我不研究释迦牟尼,研究那些祖、宗之类的,是从根子上就错了。这个我可真是有点不太认可和赞成了,从大乘的角度看,佛祖释迦摩尼不认为自己的过去没有佛,也直言未来会有佛,这些都可以在经书中得到验证。所以,这个人人皆有佛性,人人可成佛是顺理成章能得出的结论,那我学学禅宗几祖,看看八派几宗,我觉得没啥问题啊。
从小乘的角度讲,我们都认可这一方世界只有一个佛祖释迦牟尼,我是不可能成佛了,那我努力修一下菩萨、金刚的果位成不成?是不是也算唯一最好了?那我看看其他菩萨、金刚的难道不行?如果只能学佛祖,那我连心经都没得学了,因为心经是观自在菩萨向舍利佛菩萨讲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感受。
我作为一个佛学的爱好者,注意啊,不是佛教徒,我觉得,世人对佛学或者佛经的看法和认识,无非是三个层次和阶段:
第一个层次是从科学的角度看佛学和佛教,这个角度,必然会建立在已知科学和已验证事实基础上去分析,研究的多是佛陀的平生啊,佛教的起源和发展啊,寺庙的考古之类的。
第二个层次是从哲学的角度看佛学和佛教,这就已经脱离了部分形而下了,更多的是从形而上的角度看待,思辨和思维试验都开始出现了,实修也从这里开始,沿着哲学的角度,我们已经开始去尝试理解空性等等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从神学的角度看佛学和佛教,也可以理解为从迷信(此处非贬义)的角度看,从这个角度出发会完全脱离我们目前的视角基础,完全的形而上,甚至形而上的上面,比如禅修几重天的境界,各种观想的实践和验证等等。正如迦太基神学家和哲学家德尔图良(Tertullian)所说的那样,你不迷信你还信什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