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金刚经中空的智慧

2024/9/3 来源:不详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赵孟頫《金刚经》局部

《金刚经》中有言:“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佛告诉须菩提说:凡所有一切法的相貌都是虚妄不实的。如果能够在看到一切的法相当中,而不认为有真实法相的话,这就有机缘可以见到如来了。

《金刚经》中“空”的智慧

△明万历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教分为空有二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属于空宗。所谓空,乃与有相对,空即万法皆空,中国的三论宗就属于空宗,法相则属于有宗,主张万法皆有。

在《心经》中有这么一句:“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更直接地点出了诸法空相。既点出了诸法皆空,那么空又从何而来?考察古经,龙树菩萨《中论》中言:“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何以故?众缘具足,和合而物生。”正因万物因缘和合而生,故无自性,故空。缘起则有,缘灭则无。这个无又不是虚无,它就是一种有无不着,清净自在的状态,也即佛教中讲的“如来”。如者不生,来者不灭,不生不灭的本性就是如来。

△唐·刘弘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硬黄纸

空的第一层含义就是不着一切外在之实相,如《金刚经》言:“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记:“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师曰:‘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尔。’”人是认知的主体,正因为人有感觉才有风动旛动之说,若破除我相,则外界一切皆空,是以六祖慧能说“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尔。”破除对我,对物的执着,得入小乘。“小乘佛教皆遵循着三法印,所谓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苏树华《中国佛教各乘要义》)。破除我相,即诸法无我,不要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心上,既然没有“我”,何来我之忧愁,我之快乐?破除人相,即诸行无常,而后知了因缘和合之无自性。简单地理解就是不要把世间一切外在的东西放在心上,富贵贫穷、疾病生死,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最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得自身之涅槃寂静。此为小乘佛教舍有而着空之故。

而空有更高一层的含义,即不着空相,这也是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区别。小乘舍有而着空,大乘则是“不着两边,不立中道,在在处处,全体一真”。《金刚经》言:“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有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由此可知,“非有想”不完善,“非无想”也不圆满,性空应是非想非非想,有无俱遣。若能成佛,不是佛度,而是自性自度。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英博物馆藏

归根到底,不着有相,不着空相,就是一切放下。影视作品中,常有正儿八经的佛门弟子或是遁入空门的凡尘俗世人,如《倚天屠龙记》中的谢逊,《天龙八部》中的虚竹,看多了也就能跟着念几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就是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无牵无挂,无欲无求。放下有型的外在实物,放下心魔作怪,不执念于任何人和事。《十月围城》有一句台词:“有了喜好,才会执着;有了执着,才会不顾一切。”倒推之,佛法则是没有执着,因而没有偏好,得一切圆满自在,因而也就成了所谓的“空”。就像“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勿使”两个字就能看出心里依然有挂碍,要时时提醒自己,时时修炼自己,这也是一种“我执”,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才是更纯粹的“空”。放下色受想行识,不受眼耳鼻舌身意之牵引,而一切回归自在。

本文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