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读懂经题,你就悟透了一半
2024/8/20 来源:不详《金刚经》在佛教中的地位无需多言,此经传入汉地后,从东晋到唐代共译出六个版本。根据年代和译经家的不同,经题稍有差别,当前流行最广的版本,要属姚秦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也就是此文我们要说的版本。
《金刚经》究竟在说什么,可能读很多遍都无法把握,的确,把六百卷的大乘《般若经》浓缩为五千余字,其内涵的深邃可想而知。经文多采用三段论,即“如来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常令初读此经的人一头雾水。本文中,小编就从经题入手,来说说《金刚经》究竟在讲什么,如果能参透经题,就悟透了一半的经意。
金刚
世间最坚固的莫若金刚,此处用“金刚”比喻永不坏灭的“心”,这颗心一切众生本自具足,平等无二。正因为这颗“心”的存在,才有渡往彼岸的主体。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有情众生的色身及觉知心,乃至山河大地,无不是时刻变化的,故而称为“虚妄不实”。唯有这颗“心”,乃是常住不坏之法,没有生住异灭的过程。
《华严经》中的“一切唯心造”,《心经》中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禅宗开悟所明了的“真心”,都是在说此心。没有这颗“心”,空性就成了断灭空,而以金刚作为比喻,正是为了说明它的坚固不坏。
般若
般若为梵文,直译为“智慧”。般若不是世间所谓的聪明才智、博学多才,它专指大乘菩萨行者累劫持戒修善,所得到的福德智慧。因缘具足,意识觉知触证“真心”,就能发起般若智慧。譬如虚云老和尚,听茶杯坠地而觉山河破碎。
有了般若智慧,就能现前观察“心”的体性,也能明白《金刚经》中的三段论,其实都是在说这颗“金刚不坏心”。如来所说的万法,不过是由真心生出,被命名为某法而已。并非我们以世间智慧理解的那样,让人破除文字相,摒弃人我是非。
波罗蜜
波罗蜜也是梵文,直译为“到彼岸去”。佛说众生沉沦于生死大海,彼岸就是超脱生死轮转。大小乘教法,都能度往彼岸,但是佛说小乘教法度往彼岸是方便说,唯有大乘教法才是究竟圆满的解脱。
小乘人知苦,断集,证道,入灭。灭尽除“心”之外一切有为法,也就断掉了受生六道的因,“心无挂碍”,只留下真心独存,这就是“无余涅槃”。但是,入无余涅槃,觉知心永不再起,也就不知道自己已经取证涅槃。所以,佛说小乘人渡往彼岸,只是取得永不受生的功德,并不究竟。
而大乘佛菩萨道的修证,则是发无上菩提心,或顿悟或渐修,直到开悟明心,发起般若智慧,又经累劫修行,直到圆满佛果。佛的境界,则是既处于涅槃,又有千百亿无量化身住世度化众生,是究竟的解脱境界。《金刚经》所宣说的,正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证。
《金刚经》就是大乘《般若经》的总结,而经题又是整部《金刚经》的纲领。我们作为凡夫俗子,如果想读懂《金刚经》乃至整部《般若经》,从认识“整部般若经典都是围绕真心宣说”开示,可能会有个入手处。领悟了经题的含义,起码悟透了经文一半的含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