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心经你需要来个哪吒式的脱胎换骨
2022/12/17 来源:不详在宣纸上用毛笔写《心经》,我已经持续了6年。
六年前,受《历代名家书心经》这本字帖的影响,我开始写《心经》,本以为自己在书法方面颇有心得,写《心经》不会有什么难度,谁知,这么多年写下来,我所经历的变化,犹如哪吒的脱胎换骨!
在中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哪吒把自己的骨肉身体拆散,还给畏惧强权、懦弱不堪的父亲。他的师傅太乙真人,用荷花和莲藕,给他重新搭建骨骼肌肉,注入灵魂,让他获得重生,此为“脱胎换骨”的由来。
《心经》条幅作品作者:康悳今天,我能够完整流畅地写一幅《心经》,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心经》有多个版本。唐三藏法师玄奘翻译的《心经》,正文字,被称为“经中之经,咒中之王”。字数最少,义理最深,传奇最多,流布最广,诵习最众。
以书法形式书写《心经》,需要有三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这三个前提条件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做到。
一是熟练背诵。
熟练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脱口而出,这样,书写的时候,那些字句就如流水一般,从内心到笔端。否则,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看一句写一句,整幅作品如同遍地碎石,凌乱扎眼。根本谈不上气韵贯通。
《心经》中还有按照佛经“不翻”的文句,如“般若波罗蜜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等字句,书写时有难度,如果不熟练,必定会写错或漏写。
因对自己的盲目自信,我没有做好背诵的功课,就开始写了,结果,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辛苦写完正文,到了写咒语的时候,不小心把“般若”写成“波罗”,一幅作品前功尽弃,真是憋屈得难受,欲哭无泪。于是,下定决心,模仿小学生背课文,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一遍一遍地诵读、背诵,最后,熟练到无需想起,经文自动涌到心头。
其次,写《心经》不光是写字,还是禅修。
《心经》全文,用2厘米格子的专用宣纸写完,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中,书写的动作比背诵的动作慢许多,在这心念和动作的空隙之间,会生出无数杂念,一不小心,就会被杂念带偏,等注意力回到纸上,已经写出若干错字,惊怒交加,却无可奈何。
后来读到南怀瑾先生的书,说他在禅修时也有类似的情景,他的办法是,不要被杂念带走,也不要有意识去抗拒,而是“见佛诛佛”“见魔诛魔”。我是个运动达人,曾经在罚球线连续投中个篮,背越式跳高破过大学纪录。要达到老僧入定的状态,真是很难,好在有方法可循。就是始终把心念定于书写本身,用这种方法训练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定力逐渐增强,终于第一次做到自然流畅地完成一幅《心经》。
第三,书法是孤独的事,不要追求众人鼓掌喝彩。
我一直研习书法,往前推10年,我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在一张六尺整宣上,龙飞凤舞地写下曹操对刘备说的那段话“龙之为物,能大能小......”然后,享受来自周围人的鼓掌、喝彩,感到飘飘然。
现在,我写《心经》的情景是:一间静室,一张书桌,心理上松,静,自然,无所谓好,无所谓不好,“心无挂碍”。根据书写幅面大小,纸张生熟,选择适当的笔,合适的墨。桌面除了镇纸笔架和墨盒,不放其他物件,便于书写时纸张的上下左右移动。由于一次书写时间比较长,墨易干,笔易结,所以准备一点清水,调整墨色,调顺笔锋。电话静音或关闭。因书写有前紧后松的规律,越是写到最后,越打起十分精神,毫不松懈。写完了,再起身。
从浮躁、飘忽、虚荣,到沉静、安详、谦卑,这就是我六年来写《心经》给我带来的哪吒式的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