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中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

2022/12/4 来源:不详

白癫疯有效方法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317/4355346.html

本文为莲荷居士首发/独家稿件

《心经》被称为大乘般若部的心髓,全文仅二百六十余字,却短小精悍,每一句经文,都包含无穷深意。学佛人念心经,当读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时,心中多有疑惑,此处的无明,究竟指什么?

这要从佛经的基本义理之一,也就是缘起法说起。佛陀未成道之前,于因地修行,逆观十二因缘,推知因为无明,而造作业行,每个善恶业行,都形成习气种子,它流入当下心识之中,佛经中称其为藏识,因藏识而执取名色。小编莲荷觉得,《心经》中所说的无明,就是十二因缘中的无明。

无明,也就是愚痴,它可以细分为无始无明和一念无明。无始无明,不同的经文中又称其为根本无明、根本不觉等;一念无明,则被称作枝末无明、支分无明等。无明不仅是对理解事物真相的无能为力,还包括对于自身在内的万物真相的主动误解,执著于事相有具体化存在。

譬如《心经》中讲五蕴皆空,无明则是没有能力去推知,五蕴假合而成的名色,是由藏识而来,同时也不相信名色的虚妄不实;不能接受藏识之前,别无一法。

先说名色由藏识而来,《杂阿含经卷十二》中,佛陀说:“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名色有。”由此看来,既然名色是由藏识而来,是因缘和合所生,那么它便是生灭法,是虚妄的。此生的无明,就是执著于意识觉知心为常住不灭的。

然而,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意识觉知心是生灭法。譬如我们每天都要休息,当人入睡之后,意识觉知心也随知休息了。假如有人能在睡着的时候,眼识还能看到景色,耳识还能听到声音,请务必告知小编莲荷,我要虔诚皈依。尽管入睡之后,意识觉知心也休息了,可是醒来后,意识觉知心也随之恢复。也就是说,意识心并非常住不灭的。

根据这些事实,佛门唯识宗认为,一定存在另外的常住心,使得每当入睡后断灭的意识觉知心,第二天能够重复生起。唯识宗也有四大之中火大、风大在,则“识”在的说法,这就是“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名色有”的道理。

再来说,藏识之前别无一法。同样在《杂阿含经卷十二》中,佛陀又说:“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无明愚痴,让我们认为,藏识之前还存在诸生灭法。然而这样头上安头的做法,就会使得整个因缘观流转不停,不能究其本末。这类鸡生蛋与蛋生鸡的问题,在哲学中被称作“恒真命题”。

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么逆观十二因缘的还灭门,就不能修行。因为永无止境,推演到天荒地老,也没有尽头。所以“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训诫,就是让众生了知,藏识之前别无一法。

总得来说,《心经》中的无明,就是不信受甚至否定“识缘名色”,也就是唯识宗的八识论,坚持“六识论”。而《心经》已经明确表述“无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说六识,其实都是虚妄不实的生灭法,执著于六识,其实还是落入我见之中,也就是愚痴无明了。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