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神妙莫测的乌巢禅师是谁不是观音不是
2022/12/3 来源:不详西游记里神妙莫测的乌巢禅师是谁?不是观音不是如来也不是菩提祖师!
关于乌巢禅师是谁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解读过,比较靠谱的三种解说,分别是“如来说”、“观音说”“菩提祖师说”。
如果乌巢禅师是如来,他的目的的传经,传经尚且要人事,为何会提前给唐僧一部《心经》?乌巢禅师看重猪八戒,如来却对猪八戒最不满意,到最后说了他诸般不是,只封了猪八戒一个不伦不类的“净坛使者”的职位。
如果乌巢禅师是观音,为何要假装不认识孙悟空?观音分明对孙悟空有兴趣多了,对猪八戒并不上心。
如果乌巢禅师是菩提祖师,为何孙悟空被讽刺为“多年老石猴”后,竟然胆敢对乌巢禅师出手?
西游记里神妙莫测的乌巢禅师是谁?姜子认为,乌巢禅师不是观音不是如来也不是菩提祖师,而是孙悟空自己,是未来的孙悟空,回归的孙悟空,即悟之后的孙悟空,穿越回来的孙悟空。
乌巢禅师就是孙悟空,乌指的是子虚乌有,看不到的禅师,即“心”本身。《西游记》里,乌巢禅师住在树上,因为孙悟空住在树上,孙悟空就是一副食松果猢狲的形象,孙悟空拥有鸟类才拥有的素袋,却比人少腮。
乌巢禅师为什么说“因为少识,所以不认得孙悟空”?其实《西游记》此处的“少识”二字,作者说的是猢狲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什么样的本来面目?正是让孙悟空愤怒的“多年老石猴”一句!当年孙悟空当上猴王,把“石”字隐去,就已经是“忘本”,忘记了本来面目,失去了初心。
《西游记》西天取经,实际上取的是“无字真经”,是乌巢禅师所传“心经”。《西游记》西天取经,是一个修心悟道的过程,正应了《西游记》原著中的一句话:“那长老得性命全亏孙大圣,取真经只靠美猴精”。
《西游记》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曾三次帮助唐僧了悟心经。
孙悟空第一次帮助唐僧了悟心经,原著中写道:
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甚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
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三藏闻言,默然沉虑道:“徒弟啊,我一自当年别圣君,奔波昼夜甚殷勤。芒鞋踏破山头雾,竹笠冲开岭上云。夜静猿啼殊可叹,月明鸟噪不堪闻。何时满足三三行,得取如来妙法文?”行者听毕,忍不住鼓掌大笑道:“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孙悟空第二次帮助唐僧了悟心经,原著中写道:
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记得。”行者道:“你虽记得,还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那长老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孙悟空第三次帮助唐僧了悟心经,原著中写道:
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
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甚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因为《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是心,就是《心经》。一旦多心的孙悟空消失了,二心的孙悟空也消失了,便是只留初心的孙悟空,回归本心的孙悟空,即无敌的《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