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和心经为代表性的般若经典,

2022/10/12 来源:不详

-

?免费结缘平安护身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纲领,其典籍浩瀚如海。即便能精通三家文化一家,用其一生,也难以“精通”二字来阐释。其中,释家文化的八万四千法门,三藏十二部,也受到人们的追捧。

特别是传统中国佛家思想以大乘佛教发展为核心,就一部《金刚经》就能让许多人耗尽一生来研究。

作为中国的大乘思想,基本核心以般若为主,它的代表作有玄奘大师的“般若经。”般若经共有六百卷之多,其中较具为代表性的有《金刚经》与《心经。》那么,《般若经》的核心到底讲了什么呢?本文大茶经就来分享与探讨以《金刚经》和《心经》为代表性的大乘般若思想,主要核心是什么。

谈起佛教经典,并非几个字就能说清,一部《金刚经》就能让许多人用其一生的专研,更何况几篇文字能解读。但我们可以从认识到专研一步步的次第修习开始,慢慢完善,慢慢积累,在如何应用到我们生活中,这极为重要。所谓“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知行合一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

作为大乘佛教,大多以空、有二宗来概述。而“般若经”的核心即为“空性”的核心来讲述。在佛教文化中,“空”并非一无所有的空,它主要是以佛陀证悟后发现“缘起”定律,以缘起来探讨“空”的表达论述。

佛教“缘起”的定律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都是因为内外各种因缘条件的产物和合后,才能产生“缘起。”所谓“缘起缘灭,”世间的一切事物没有一成不变,如若某种因缘条件不复存在了,就“缘灭。”“缘起”即是因,“缘灭”即是因果的果。

所以,“缘起”定律的产生,世间的万事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因素,我们在生活中所看到的、遇到的总是有个念念不住的一个过程。因而即为没有自性,既无自性,即故为“空。”

《金刚经》与《心经》都是佛家“般若经”的浓缩精华,为代表性的般若经典,故同样以“空性”思想为核心。那么,两部经典都是如何以空性来告诉人们来具足离苦得乐的方法呢?如果我们用简单的两句话来表达,一个即是“内,”一个即是“外。”想要经典核心应用到生活中,我们就应该懂得内外结合。

如《金刚经》的核心,“内”就是教导人们“对内破执;”“外”就是“对外扫相,”以两种方法来说“空。”对内破执,即代表性的偈语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对外扫相代表性偈语即“一切有为法,如梦幻般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还有我们常诵读的《心经》,为般若经典中最短的文字般若,它同样涵盖了空性思想的核心。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对此来破除五蕴之身。而破除我们的内执,即度一切苦厄,让我们“心无挂碍。”

-点击蓝色文字结缘

点击领取大悲咒水晶杯

点击领取念佛计数

点击领取精美琉璃吊坠

点击领取手抄本字帖

点击领取香囊护身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