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4圓滿

2022/5/4 来源:不详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此第三章。明菩薩空也。夫解不頓生。教亦有漸。何者。始開眾生空.法空。明境空也。次辯般若。則非即慧空也。此下云。實無有法發菩提者。即行人空也。又更料辯二行始終之義。始習眾生空為降伏。終得法空為住。然此二空。十地未窮。唯佛乃盡。是為十地通有始終降住之義。故眾生空。以有自*(自有)降住。法空亦爾。是為初地之住。則是二地之降。降亦住也。住亦降也。重問之旨。義兼於此。何以知之。舉二行為兩問。混一空而併答。一空始終。降住備矣。事以逍遙而非重出。雖幽開難啟。善拂易開。豈敢獨悟。實希共曉。

○則非二字疑衍。有自疑寫倒。幽開疑幽關。啟疑啟字。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何故無滅者。以失明。得理可知矣。見我則非。忘我為是。既無我人。豈得有滅也。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所以有我相則非菩薩者何。我法則我能發心。無發心者。故知無我。計我為或。故非菩薩也。無發心者。即行人空也。

○或疏作惑。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即引自(昔)得記之解。以證今記。

○自下疏有昔字。今記作前說。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聖心難測。義推可圖。得記由於無相。無相之中。則無所得也。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若見有法。則乖菩提。何容得記。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無法則會理。會理則向極。故得記也。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何以故無法便得記耶。諸法性空。理無乖異。謂之為如。會如解極。故名如來。有相則違。無相則順。順必之極。故宜得記之也。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說有如來得菩提者。此俗聞人語。非理中言也。

○聞疏作間。

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人也。菩提。道也。既無人法。誰得菩提乎。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向來辯有得為非。無得為是。寄是以明非。非謂有是。尋言著是。故復遣之。是非既盡。則會菩提。菩提之中。不見是非。非實則無是。非虛無非也。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凡夫以違一切法理為耶。聖人以順一切法理為正。正則覺悟。故皆佛法者矣。

○耶疏邪。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一切法以何為理。而言皆佛法耶。諸法緣假。自性皆無。如假?會而解者。名得一切法理。為悟佛法矣。

○如假二字疑剩。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旨舉人身。類上諸法。緣假故長大。無性則非身。即又況下菩薩觀眾生。如身假名。則可度。無自性。故無滅者。若見實眾生而欲化者。則非菩薩者矣。

○旨疏作直。即字疑衍。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合譬也。(元)無眾生。而橫見眾生。猶無身而見身耳。見則乖道。非菩薩者也。

○無眾生上疏有元字。

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

菩薩自無。何有眾生。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收結上義也。以無菩薩。亦無眾生。一切法都無我人也。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虛矜進道。嚴土濟物。濟物之行。方便慧也。解空無相。謂之為慧。緣假不著。謂之方便。若言我能莊嚴國土。眾生可化。見惑違道。何名菩薩之耳。

○衿疏作襟。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無存於化而土自嚴。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解通非偽。真菩薩也。

○解通疏作通達。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相盡照極。五眼淨矣。道成由乎行立。淨國本於化物。國淨則化周。五眼必(淨)。道極化周。本願備矣。如來一念照達三世。何用五眼之異乎。於化境別為立耳。

○眼必下恐脫淨字。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五眼照極。理無不周。略舉色心。於境盡矣。心從緣起。識了多端。故若干種也。

○於疏作收。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言必當理。故解無不周也。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所以說非心名心者何。以三世心無性可得。故可從緣而生心。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金玉無性。故可積滿三千大千。福德無實。則可曠施而多。心之無性。惑滅解生矣。

○大千二字疏無。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慧為萬善之主。施為眾行之首。因備道成。理之必然。總為丈六金容。別則眾相之姿。妙集非有。故身感構。隨現則為相。豈可一方而盡極乎。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

道成應出。說法化人也。

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謬傳毀聖。名為謗佛。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教傳者。說法之意也。向言無說。非杜嘿而不語也。但無存而說。則說滿天下。無乖法理之過矣。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此六十二字。肇本無之。天台疏亦無科判。然諸本皆有此文。故且存之。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佛。人也。菩提。道也。佛得道。故說(以)示人。而言無法可說。未審佛得道不也。

○示上疏有以字。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相盡虛通。謂之菩提。菩提無相。有何可得。寂滅無得。道之至也。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結成菩提義也。人無貴賤。法無好醜。蕩然平等。菩提義也。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夫形端故影直。聲和則嚮順。忘我人而修因。必尅無相之菩提也。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人既不有。善何得實。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聚寶有盡。妙解無窮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

菩提以無得為果。教以忘言而說。時聽唯疑。理未悟心。故呵之。勿謂如來見眾生作念。而欲化之耳。

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何故勿謂作念耶。以如來不見有眾生可度也。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若見有眾生。則為我見。何謂如來耶。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

但說假名我耳。非實我也。

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聞說假名。不達言旨。以為實我。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凡夫不實。故可化而成聖。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疑者謂眾生是有。可化而成聖。法身不無。可以妙相而期。故問之云爾也。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聽者實爾。用三十二相是如來。而觀求也。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即以近事質之。令其自解。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時情謂然。我解不爾。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金容煥眼而非形。八音盈耳而非聲。偏謬為邪。愚隔不見也。

○金容疏作五色。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偏在色聲。故向言非。非不身相。故復言是之也。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相盡寂滅故不有。道王十方非謂無。應畢而謝則不常。滅至隨現故不斷。體令中軌物之拭也。而限之一方。豈不謬(哉)。

○滅至疏作感至。令中作合中道三字。拭作式。謬下有哉字。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忘我則忍成。超出故勝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期報鍾已名貪著。無存我人。取染何生。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一時般若。文理粗周。然上來所說。事分言散。故更略始結終。領會大宗也。如來。道蔭之主。世界。權(應)之宅。眾生。慈育之子。舉此三事。大旨彰矣。若計有實人。履行而至為來。運盡之滅故去。處現優化則坐臥。此但都形滯迹。不及道也。

○權字下疏有應字。都疑覩字。

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何故見去來坐臥不解義耶。解極會如。體無方所。緣至物見。來無所從。感畢為隱。亦何所去。而云來去。亦不乖乎。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微塵非實。故可碎而為多。世界非有。則可假借而成也。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

何故非世界名世界耶。若是實有。應一性合而不可分也。

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假眾為一。無合可得耳。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

假名無體。不可定說。

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癡惑則凡夫。貪著故計實。

○癡疏作疑。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此辯無實眾生可化。如來但稱諸見為邪。不言見體是實。若人報言佛說諸見是實者。謬取佛意。非謂解也。

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諸見非實。可改為正。眾生虛假。(從)凡至聖也。

○凡上疏有從字。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

始終既畢。故旨宗以勸人也。凡欲發心成佛。淨國土。化眾生。當如上所說理而生知見之也。

○旨疏作指。

如是信解。

理深未明。政應推信為解。

不生法相。

但是虛假。非實法也。

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窮理盡明。其唯如來。說言非實。故應從信矣。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七寶有竭。四句無窮。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末示弘宣之義也。夫道不正。不足授人。中心疑者其辭枝。說當於如。故言如如。始終不易。不可動也。

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浮偽不實。理之皆空。空無異易。故如如不動也。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道蘊聖心。待孚則彰。宿感冥構。不謀而集。同聽齊悟。法憙蕩心。服翫遵拭。永崇不朽也。

○憙疏作喜。拭作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終)

學經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光佛剎

普願一切有情永絕苦因苦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