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需修正,自性不污染

2025/4/8 来源:不详

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六祖慧能看见怀让和尚问道:“你最近离开什么地方到这里来?”怀让答道:“离嵩山,特来拜见师父。”

般若寺

六祖说:“你随身所带何物?”怀让对答:“说似一物就不好回答,因为我并没带什么物件,所带的只有一颗心。”听到答案后六祖慧能留下了他。

般若寺

南岳怀让在六祖身边侍奉了十二年。到唐睿宗景云二年(),南岳怀让礼辞别六祖时,六祖还记得第一次与怀让的谈话,接着当时的话说:当时你说‘似一物即不中’,现在看是否还需要修证?”怀让说:“修证还是需要的,但自性本身不受污染。

般若寺

”六祖慧能听了怀让的话,心里很高兴,说:“就这句‘不污染’的话甚为重要,是顿悟成佛的关键所在,即使开悟之后,仍需护持修证。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

般若寺

南岳怀让禅师(-),金州安康(现在陕西石泉南)人,俗家性杜,十五岁的时候就到荆南玉泉寺弘景律师出家,后参嵩山慧安国师。经慧安的介绍往曹溪参拜六祖慧能得法开悟。

般若寺

后在南岳般若寺弘法,世称南岳怀让和尚。本则故事,就发生在怀让初次参见六祖乃至多年后相续的一段对话。

在禅门公案里,参访禅师初见大师,往往一开头都要拈出“话头”,互相“考问”一番。但在本则公案中,南岳初见六祖,六祖开口问“子近离何方”,这是见面时的普通问话。怀让也据实回答,说明二人的心境都很平实。

般若寺

接下来的谈话,看似朴素无华,但却含深意:当六祖慧能问“什么物与么来”时,怀让答“说似一物即不中。”这一问一答即见禅机。慧能问“物”,是看答者是否执著外境;怀让回答得好,话一粘“物”便“不中”。

般若寺

“不中”是地方口语(现在有的地方还在使用),就是“不行”“不可以”的意思。怀让是说我的自性就是佛性,不可以说成“物”。

这段公案别本如《景德传灯录》到此是慧能马上接着反问,而《祖堂集》却就此打住,中间加入“在于左右一十二载。至景云二年,礼辞祖师”一段话后,才接着前面的话头参究。

般若寺

学者认为《祖堂集》所载比较合乎实际,因为当慧能听到初次见面的怀让能说出“说似一物即不中”这样的话,已经很满意了,便将其留在身边,不必再“考问”下去。

般若寺

过了十二年(有本说十五年)后,怀让即将辞别六祖时,六祖还记得第一次见怀让时的谈话,接着当时的话茬说:“那时你道‘说似一物即不中’,现在看还须借助修证否”这句问话,是考察怀让修行的情况。

般若寺

因为这话是很难回答的。一般来说,有两个答案:一回答可以修证,另一个回答不必修证。如果是前者,将与慧能的禅法相矛盾。六祖曾说:“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六祖坛经》)

般若寺

这段话的意思是,自性是现成具在、不增不减的,不可执著外修;如果是后者,又与佛教的根本义理(修持)相违背。这无疑是一个两难的答题。怀让的回答是“修证即不无,不敢污染。”

般若寺

这样的回答,既不否定修证的价值,又强调了自性的不受污染(有别于神秀的只重视“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的渐修),说明在慧能身边修习了十几年的怀让,这时已经很成熟了,他的回答已趋圆满。

般若寺

六祖慧能听了怀让的话,心里很高兴,说:“就这句‘不污染’的话甚为重要,是顿悟成佛的关键所在,即使开悟之后,仍需护持修证,使此不污染的自性,永远清明。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

般若寺

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是六祖慧能门下传法的两大弟子(从此禅宗的传承开始传法不传衣)。

般若寺

从南岳下开出临济、沩仰二宗;从青原下开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终于实现了达摩祖师“一花开五叶”的预言。

般若寺

后来临济又分出来黄龙、杨歧二派,最终形成了禅宗的南北二宗、五家七派、兴旺发达的局面。

般若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9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