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扎落咋全国都在讨论哪吒用家乡
2023/5/16 来源:不详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的一路飘红,“哪吒”也成为了“史上名字最难读的电影男主人公”。
连日来,朋友圈弥漫着一个世纪之问——“哪吒两个字,你们那里的方言怎么念啊?”
“拿抓”、“拉杂”、“挪炸”、“呢扎”、“闹赵”……无奇不有!
全国方言读“哪吒”
堪称大型搞笑现场
广东人说“拿砸”,浙江人有人说是“挪扎”或者“拿扎”,江苏人说“闹赵”。
虽然《哪吒》导演饺子也现身说法,说四川方言念“luoza”。但还是有许多可爱的四川人民因为发音“疑惑不已”。
成都的朋友这么说:广元人民这么说:自贡童鞋这样说:邻水的朋友这样说:广安的宝宝这样讲:还有各种说法
还有
“辣砸”“鹅扎”“落咋”
“泥渣”“娜扎”“梨渍”
等稀奇古怪的发音版本
有个福建网友脑洞大开,“哪吒不是太乙真人用莲藕摆成人形复活的吗?咱们闽南话‘莲藕’的发音就是‘哪吒’。”闽南话里“哪吒”叫“莲藕”?如果说前面一连串方言读音起码还能在文字上有迹可循,那“莲藕”就真的要靠想象力了,只能说中国方言博大精深。
看了这么多“哪吒”的方言版,相信你也早已迷失在“你会用自己的家乡方言读‘哪吒’吗”这句终极拷问里了吧~
那么问题来了
上海话的“哪吒”怎么念?
究竟是“nozo”还是“nazo”?记者也同时采访了沪上两位知名的语言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陶寰和上海大学教授钱乃荣。
陶寰:应该读“nozo”(音似“挪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
陶老师告诉记者,想知道“哪吒”方言怎么读,不用挠头也不用翻字典,最直接和准确的方式就是回家去问问你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因为在还没有普通话的时候,“哪吒”的上海话发音就已经有了。
其实“哪吒”本身就是一个人名,一个特殊的称谓,它的发音在语言学上并不构成规律,所以只要遵循其历史上约定俗成的读法就可以了。
至于上海话的准确读法,到底是“nozo”还是“nazo”,陶老师认为应该读成“nozo”。
其实电影没有火之前,我去各地调查方言的时候,就常常会问当地的老人家,‘哪吒’怎么念。根据我的调查结果,在吴语方言区,基本上都是读‘nozo’,不仅在上海,常州、苏州、绍兴、宁波……浙南一带的发音都跟‘nozo’很相近。
钱乃荣:读“nozo”(音似“挪作”)符合上海话规律上海大学教授,语言专家、吴语研究专家
钱乃荣教授告诉记者,从以前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版本的《哪叱闹海》起,上海话一直是读作“nozo”的,音接近于普通话的“挪nuo作zuo”。
上海话读音是顺着中古音来的,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字的注音是用反切方法来记,前字是表示声母,后字表示韵母和声调,再拼合起来。
以“哪吒”为例,“哪”是“奴可切”,老上海话“奴”读nu,“可”读ko,拼起来“哪”字读no。“叱”的反切是“陟驾切”。因为凡用“驾”字作韵母的字,上海话都读o韵,如榨、诈两字。还有用“加”作韵母的渣炸,上海话现在韵母也读o韵。回到“叱”字,看声母的陟字普通话读zhi,上海话翘舌音都读平舌音zi,所以上海话“叱”读zo。
“哪吒”两字读nozo都是附合古音规律的。
“哪吒”两个字为什么难读?
两个原因:梵音舶来品和文白异读
有人说,无论用普通话,还是方言,“哪吒”都不是很好读,因为“哪吒”本身是从印度舶来的梵音啊。类似还有梵语舶来词“般若”,读音“bore”,是大智慧的意思。
喜欢研究民俗文化的胡先生却认为,方言哪吒难读,主要是文白异读惹的祸。
什么是文白异读?这是汉语方言中一种特有的现象,一些汉字在方言中有两种读音。一种是读书识字所使用的语音,称为文读,又叫读书音。另一种是平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语音,称为白读,又叫做说话音、白话音等。在中国,吴语、闽语、瓯语的文白异读现象最为频繁复杂。举个例子,上海话中“大衣”的“大”念做[da],是文读,接近普通话;但“大人”中的“大”念做[du],是白读。再比如上海话中,上海人的人读[ni],到了人民广场中的人,它又读[z],这些都是约定俗成读法。
哪吒[nézhā]偏偏是从梵文转过来的特殊发音,转成方言里的文读就特别尴尬,怎么读都觉得舌头打结,不大“合适”。
这下,你晓得“哪吒”上海话
到底怎么念了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