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一心入定致力修智
2023/5/3 来源:不详佛子行
第二十九颂
理当知晓除烦恼
惟有寂止殊胜观
远离四番无色心
一心入定佛子行
“理当知晓除烦恼,惟有寂止殊胜观”。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讲禅定。为什么要修禅定?因为我们有昏沉、掉举。“掉举”就是心往外跑、散乱。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的心习惯性地往外分散,通过修禅定把心收回来。
我们的心就像野马一样,在没有被驯服的时候,驯马人需要非常有技巧和力量才能驯服它。马刚开始是非常不好驯服的,但是骑马人有智慧,最终可以降伏他,可以骑也可以拴住它,不让它往外跑,等时间长了以后,即使不拴它,它也会自然而然呆在院子里,不再往外跑了。同理,调伏散乱的心也一样,需要修禅定把心降伏住,再慢慢地不让心往外跑。光有禅定的止修还不够,还必须得修胜观,这二个结合起来修才行。
“远离四番无色心”,是指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三有世间顶的定,它是世间最高的定,从六道轮回的角度来讲是顶峰,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很粗的烦恼已经断了,但是细微的烦恼还没有断。光修禅定没有修智慧是不行的。禅定和智慧,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禅定就像看门的门卫一样不让小偷进来。“我执烦恼”这个小偷想进来,门卫可以控制住,不让他进来。但是想把小偷降伏住、彻底赶走,他做不到,这需要胜观的智慧,从此以后小偷才进不来。烦恼也是一样的,要彻底赶走的话,要有胜观的智慧才行。这是第一个边。另外一个边呢?不修禅定之前完全是黑暗的,修禅定就像明灯一样的,把房子里都照亮了,到处都能够看得见,这非常重要。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集要颂》里边讲:如果只是专注地修禅定,而没有修胜观(毗体舍那)的智慧,轮回的根本——“我执”是断除不了的。反之,如果只有胜观的智慧,而没有修禅定,烦恼也是一样断除不了的。去外面打仗需要一匹好马,禅定就像一匹骏马。胜观的智慧就像将军一样,骑着马、拿着锋利的智慧刀剑、穿着铠甲去外面打仗。在什么地方打仗呢?在有“我执”的地方,需要破“我执”和“法执”的地方,“我执”和“法执”就像敌人一样,将军骑着马,彻底把“我执”、“法执”打败了。宗喀巴大师说,“止”和“观”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分离。要远离“色界四种空定”的心,一心修“止观双运”的禅定才能彻底断除烦恼,“远离四番无色心,一心入定佛子行”。
第三十颂
无智徒有五彼岸
不得圆满成佛陀
方便并具离三轮
致力修智佛子行
“无智徒有五彼岸,不得圆满成佛陀”。如果没有智慧,我们的清净见就生不出来。六度中,只修持前面的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能成佛吗?成不了佛,因为烦恼并没有从根本上被断除。诸法无我的空性正见、缘起性空的智慧,这个智慧波罗蜜多也称为“胜观”的智慧,前面的五个波罗蜜多,就像五个没有眼睛的盲人一样,有“般若智慧”的人才能把这五个人带到究竟彼岸。虽然前五度对智慧波罗蜜的帮助非常大,但是,只修这六度前面的五度,是绝对不可能成佛的。虽有第五度“禅定度”降伏烦恼,使我们的心安住在所缘境上,但它没有断除所知障和烦恼障这二障,所以智慧多么重要啊,没智慧不能圆满佛陀的果位。要成佛一定要修智慧才行,有智慧才能够彻底断除烦恼,断除所知障和烦恼障。怎么去断烦恼呢?要用智慧来断。在“五道”的资粮道、加行道、见道时,还没有完全断掉烦恼,在后面“修道”时才逐步断除所有的烦恼,最后在无学道时能够“断证圆满”而成佛。
“方便并具离三轮”,断烦恼需要“智慧和方便”双运,六度的前五度是方便,此外慈悲心、大悲心、菩提心也是方便,有这些方便的帮助,用智慧摄持方便、用方便摄持智慧,这样才能断除烦恼。而且要“离三轮”。“三轮”是什么意思呢?“三轮”是指能、所、物(行为或过程)。比如对布施度来说,作布施的人、布施的对象、还有布施的物,这三者是“三轮”。对这里讲的智慧度,修智慧的人,智慧、智慧的处(智慧的对象),这三者是三轮。“离三轮”就是要远离对“三轮”的执着,将能、所、物(行为或过程)视为如梦如幻一般,是“三轮体空”的,这就是空性的智慧。
“致力修智佛子行”,要致力修这个智慧的话,就是“佛子行”。我们只是概括地讲述,更深奥的内容这里头没有讲出来,如果要广讲,从《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学起。在毗钵舍那里边内容非常广,但是大家学习可能会比较吃力,因为空性的见解,胜观、中观的清净见是黄教格鲁巴最高的见解。我们大家一定要把奢摩他、毗钵舍那好好地学一学,好吗?
回向文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