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佛门,应读的几部经,看看你都读过吗

2022/12/4 来源:不详

杭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509/4386016.html

佛门中有句话,叫作“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所谓经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佛经。经藏属于佛法三藏“经律论”之一,也是三无漏学当中的定学。佛陀入灭后不久,大迦叶尊者率领五百阿罗汉在七叶窟集结,整理形成了最初的经藏。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佛在之日,以佛为师,佛陀入灭之后,佛经之所在,就是佛之所在。因而,佛经也被称作法舍利。初入佛门,下面这几部应读的经书,你都读过吗?

其一,《地藏经》

之所以将此经放在首位,是因为《地藏经》全经围绕“因果”和“孝”展开。因果,是佛门一切义理的基石,它不是佛教创造出来的概念,而是大千世界当中的谛实之理。因果,并非迷信,也不是玄之又玄的存在。提到因果,很多人都能说几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读过《地藏经》,就会对此深信不疑。自种善恶因,自得苦乐果,因果不空,唯人自欺。

祖师云:“戒名为孝,亦名解脱。”《地藏经》开示了地藏王菩萨在因地修行时,为人子女,救拔生母的因缘,告诫众生“孝”的功德,无边无量。

其二,《心经》

经藏的智慧浩如烟海,想要尽阅大藏经,并非易事。譬如,南师怀瑾先生曾在峨眉山短暂出家,闭关三年才看完整部大藏经。以我们凡夫的根性,可能要更久的时间,何况身在俗世,不可能把全部时间放到阅藏之上。

初入佛门,又想尽快掌握经藏的心髓,诵持《心经》就是极佳的方式。《心经》含摄了人天、声闻、缘觉、佛菩萨五乘教法,具体来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叫作三科法门,讲得是护念身口意,属于人天法;“无苦集灭道”,属于讲四圣谛的声闻法;“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属于讲授十二因缘的缘觉法;“无智亦无得”,则是开示般若空性的佛菩萨法。能把《心经》读通,乃至悟出一二心得,人生就不虚此行。

其三,《普门品》

《普门品》全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属于《妙法莲华经》的一品经文。观音菩萨与娑婆众生的渊源甚深,尤其在民间,观音信仰更是深入人心。经云:“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观音菩萨慈悲庄严,具有无量智慧,若自身与之相应,却不知如何修行观音法门,就可以从诵持《普门品》开始。口念耳听,一心不乱,必有所得。

其四,《阿弥陀经》

净宗印光祖师云:“一声佛号,成佛有余。”初学净土法门的善信,除了持名念佛,净土三经也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诵持几部。因为这三部经,对于我们树立对净土的正信,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无量寿经》体系宏大,名相众多,初学者诵持时,会有些障碍。《观无量寿经》讲解的观行法门,层层叠叠,不容易掌握。而《阿弥陀经》主要讲解极乐净土的依正庄严,令众生对此去处生起无限信心,并且篇幅也适中,非常适合初学者诵持。

佛法大海,烟波浩渺,初入佛门就去阅藏,无异于入海数沙。如果能先从几部经文“一门深入”,在对大小乘义理、戒律有了大致体悟之后,再“深入经藏”,必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四部经,也仅是莲荷初学佛时,最为相应的经书。正如印祖所说,不管诵持哪部经,只要与自己相应,“皆无不好”。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